做患者信賴的“知心人”----記衡陽市第二人民醫院四病區護士長李清艷

喂患者吃飯。

指導患者掌握生活技能。
■衡陽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嘉林
在衡陽市第二人民醫院,有這樣一位護士:她一絲不茍,對待工作精益求精;她有勇有謀,面對患者不急不躁;她話語溫柔,與孤獨封閉的患者架起溝通的橋梁。她就是該院四病區護士長李清艷。從一名普通的精神科護士到如今經驗豐富的護士長,李清艷一步一個臺階,始終堅守白衣使者的初心與責任。無論是在開放病房,還是在患者病情不穩定的封閉區,她都不畏困難,在最苦、最累、最危險的崗位上沖鋒陷陣。事無巨細,嚴格管理,有思路,有效率,這是她多年護理工作養成的職業習慣;勤勉謙和,寵辱不驚,善抓落實,是她一貫的工作作風。
【初入病區的迷茫和委屈】
1994年,畢業后的李清艷在一所綜合醫院從事護士工作。兩年后,她通過公開招考,來到衡陽市第二人民醫院。家人知曉了李清艷的工作變動后很是著急,在他們眼里,精神疾病患者時常因為發病,沒有正確的意識和判斷,容易沖動傷人,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醫護人員隨時面臨突如其來的危險。
為了打消家人的顧慮,李清艷告訴家人:“正因為精神疾病患者的特殊性,他們才更需要理解和關愛,我們做護士的不能去挑選患者,無論是怎樣的患者,我們都應該用自己專業的護理技能,讓患者在院期間得到悉心的照顧。如果我們照顧妥當,讓患者及時服藥,病情穩定,風險也會相應減少。”
懷著一腔熱情,李清艷一頭扎入了護理精神病患者的工作。然而,現實卻給李清艷潑了“一盆冷水”:工作不久后,李清艷就被病情發作的精神病患者拽著頭發,在地上拖行了幾米遠!
回憶當時的場景,李清艷仍舊心有余悸。那是1997年的除夕前夜,醫院的醫生護士人手不足,晚上僅有2名值班護士。一名重癥精神病患者突然脫下了全身的衣物,睡在了冰冷的地板上。當時,另一名護士去吃晚飯了,看見患者在寒冷的冬夜不著衣物而睡,李清艷擔心其著涼,便進入病房為患者穿衣服。不承想,看見李清艷后,患者病情發作,揪住李清艷的頭發便將其往外拖行。這位女性患者身高168cm,體格健壯。怕傷害到患者,李清艷不敢用力反抗,只得被患者拖行在病房的走廊上,直到一位值班醫生前來控制住患者。平靜下來后,李清艷才發現,自己一大縷頭發都被患者硬生生從頭上扯了下來。
還有一次,10多歲的男生小譚因為心理疾病住院治療,期間情緒一直很沖動,家屬都不敢靠近,但李清艷不畏困難,耐心與男生溝通,待患者情緒穩定后,她趕緊去配輸液用藥。然而就這一會工夫,患者情緒再次激動,沖上來就往李清艷臉上扇了一個耳光。
李清艷說,剛來醫院時,確實有很多難忘的委屈經歷,患者小譚無端的打罵讓她第一次對職業產生了迷茫情緒。但后來,小譚在情緒穩定的時候,特意找到李清艷賠禮道歉,并表述了自己內心的痛苦和情緒的難以控制??吹交颊叩淖载?,李清艷突然想起自己讀書期間,老師告訴自己的一句話:“既然選擇,就應當勇往直前。”為此,李清艷發誓不能被眼前的苦難打倒,一定要做好一名精神科護士,用心理解患者的情緒,全力幫助他們解除身心的痛苦。
【得到理解后的快樂與幸?!?br />
此后,李清艷積極學習高年資護士的經驗,結合自己主管的患者情況,不斷發現與總結,漸漸在工作上得心應手。她說,即使是重癥精神病患者,發病前也有一定的癥狀或者誘因,只要加倍細心觀察患者,就能第一時間發現患者的情緒波動,并及時對患者進行保護性約束,從而避免患者自身和醫護人員受到傷害。2012年,她因為工作成績出色,被提拔為護士長。
目前,李清艷所在的四病區主要收治16--60歲的青壯年男性精神障礙患者。為了更好地管理服務好病區患者,作為護士長的李清艷細心觀察每位患者的精神狀態,根據患者的病情,找到其各自的特點和發病征兆,并將患者按照暴力傾向、自殺傾向和出走跡象等特點進行分區管理,幫助全區醫護人員更好地識別患者的危險傾向。
在普通醫院,發藥是一項基本工作。而精神科的護士發藥,一定要看著患者吃下去。有些患者還會與護士“斗智斗勇”,甚至用各種方法去藏藥,比如藏在舌下、手指縫里、吐在水杯里。所以發藥、吃藥,也是每天的一項重要工作。“我沒有病,你給我吃藥,會不會把我吃出病來?”遇到患者提出類似問題,李清艷總是耐心進行解釋溝通,說服患者好好吃藥。
有些精神病患者還會對醫院里的餐食產生質疑,幻想有人下毒害自己,于是拒絕吃飯或者把飯偷偷倒掉。李清艷就和其他護士守在患者身旁,如果患者仍舊拒食的話,李清艷就會耐心地向患者解釋。此外,有些患者會出現便秘而不自知的情況,嚴重者可能導致腸梗阻,對于此類患者,李清艷需要守著患者上廁所,當患者出現不適,需要及時將患者的情況反映給醫生,并讓醫生開具調節腸胃功能的藥物。說到這些,李清艷笑著說:“我們就如同患者的全職保姆,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
比保姆更累的是,護士們還要一遍一遍地對病房進行安全檢查,防止患者私藏醫療器械和危險物品。她經常和團隊的護士強調:“一定要細致再細致,我們要有評判性思維,要比患者更加聰明!”
多年來,李清艷的辛苦付出也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屬的認可,有些患者在精神正常時,還會主動向李清艷提出協助護士們開展護理工作,如:同護士們一起幫助病友洗澡、喂飯等。李清艷笑著表示,看著一個個患者康復出院,是她努力工作的最大動力,同時也是讓她最開心的事情。
去年,病區里一位患者正逢20歲生日,其家人一大早就坐了兩個小時的車來到醫院看望患者,然而醫院因為疫情正處于封閉管理,李清艷感受到患者無法見到家人的落寞,于是主動添加了患者家人的微信,讓患者通過視頻電話與家人“面對面”暢聊,讓患者和家人度過了一場特別的生日。“謝謝李護士陪我兒子過生日,給他唱生日歌,陪他吃蛋糕,還讓我們視頻聊天!”
今年是李清艷奮戰在護士崗位上的第29年,這期間,她始終堅守初心,堅持奮戰在這個平凡而偉大的崗位上。她最大的心愿就是看著患者一個個康復出院,看著深陷泥潭的家庭重見光明。她也希望,患者出院后,家人們以及社會多給他們一些關懷、理解和幫助。
“精神障礙患者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愛心、細心和耐心,作為患者信賴的知心人,我更希望用專業的態度來表達關懷,更多地去理解、愛護他們。”李清艷堅定地說道。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