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夢⑧丨陳良:平凡崗位中干出來的“鉗工巧匠”

誰能想到,制作一對小小的藍牙耳機外殼,竟需要上百個零件組成的模具來定型,而這些模具零件之間的毫厘之差,更是直接決定了產品品質高低。
“根據客戶圖紙開模,再制作模具,完成后開始注塑打樣生產;而我負責的部分就是裝配模具,這不僅是個體力活兒,更是個像繡花的精細活兒。”近日,在富士康富聯裕展科技(衡陽)有限公司,裝配鉗工陳良向記者介紹道。
即便是精密的儀器加工出來的模具零件,在陳良眼里依然有細微的差別。“這些零件組裝在一起后,這些細微差別在一個個重疊下被放大,從而直接影響了生產結果。”這時,陳良就要憑借著自己“手眼如尺”的絕活,對零件進行打磨、調整,常常在0.01毫米之間“錙銖必較”。

以眼為尺,以手度量,這份絕技令陳良眼中自信滿滿,也讓他在平凡的崗位上閃耀出不平凡的光芒。
2月15日下午,“十行狀元百優工匠”勞動和技能競賽啟動儀式在衡陽技師學院舉行。當天,陳良參加了鋼管深加工產業鉗工項目的比賽,沒想到一舉拿下“鉗工狀元”。
“比賽時加工的零件尺寸合配精度高,但比賽時間又短、強度又大,是個不小的挑戰。”雖然感受到了壓力,但陳良心中卻絲毫不懼,憑著上兩屆的參賽經驗和多年的工作積累,比賽過程中,陳良全神貫注,思路清晰,身手敏捷,在最好的狀態下一氣呵成完成比賽,并一舉奪得桂冠。

在機械行業,很多人都知道裝配鉗工是“越老越吃香”。因為作為一個技術工種,只有在工作崗位上長期的學習,不斷摸索和實踐,技術經驗才會逐漸積淀,越歷練、越成長。
手藝精湛、經驗豐富的陳良無疑就是一位“老師傅”。從1998年起,陳良便在深圳一家五金廠開始學習模具加工和裝配工作,當時這家企業主要是從事對講機、VCD、BP機外殼的模具制作。
“雖然做了很長時間的鉗工,有一定的經驗累積,但那段時間在技術水平上卻并沒有更高的突破。”陳良告訴記者,自己成長的一次轉機則是出現在2009年。
為了讓自己有更好的發展,那一年,陳良憑著過硬的基本功,通過激烈的競爭招聘進入到有“模具行業標桿”之稱的富士康科技集團。在這里,他主要負責復印機、打印機等更加精密的大型模具制作與裝配工作。在富士康科技集團的工作,與他之前所在的五金廠相比,技術含量和要求都高了好幾個檔次。

2012年,富士康落戶衡陽。作為長沙人的陳良也隨著從富士康深圳觀瀾園返回故鄉湖南,在雁城扎了根。在這期間,陳良勇于探索、精益求精,已經成長為一名技術高超的能工巧匠。
顯然,這和陳良身上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蠻”的個性分不開的。
“產品外觀要求在50倍顯微鏡下觀察零缺陷,滑塊與斜銷合配組立間隙僅在0.005-0.01mm之間。”到衡陽沒多久,陳良便遇到了挑戰。為了完成公司客戶的要求,陳良拼了命地與同事一次次的驗證、探討、總結,不斷優化模具結構,降低加工難度,最終成功達到了客戶的要求,并贏得好評。
近年來,在富士康衡陽園區工會的組織下,陳良積極參加企業內部和外部各類專業培訓和技能比武。其中,2018年,陳良參加了中國國防郵電技術協會新時代工匠學院鉗工專業培訓,當年還獲得了富士康集團C次集團“工匠之星”的榮譽稱號。陳良通過學習交流和大賽取長補短、提升技術水平,并主動與身邊同事交流學習,發揮優秀技術工人傳幫帶作用,培養多名崗位技術能手,為公司技能人才培養作出了積極貢獻。
“也許在別人眼中,鉗工只是用銼刀去去毛刺,再做組裝工作。但在我們自己眼中,利用手中工具完成目前機械加工所不能完成的工作,非常有成就感。”陳良相信只要努力、專注,盡心盡責地干好每一天的工作,在平凡的一線崗位也能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