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向奔赴 脫胎換骨”智賦千企背景下南岳電控“智改數轉”的生動實踐

數字可視化看板成為南岳電控智慧工廠標志性亮點。

110多家企業負責人赴南岳電控數字化轉型現場觀摩。

智能物流機器人精準搬運物料。

高效精密磨削機器。

頂級高速精巧型機器人。

機器人讓產業工人從單一重復的勞動中解放出來。

數字車間的員工已成長為新時代數字產業工人。

只要調整好參數,機械手臂就可以不知疲倦地干活。
文/衡陽日報全媒體記者鄧小山 見習記者彭靜 通訊員廖承雄 圖/通訊員李西
數字與實體經濟“雙向奔赴”,攜手演繹企業“脫胎換骨”。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推進新型工業化,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近年來,衡陽國家高新區加“數”前行,加力推進企業“智改數轉”(智能改造與數字轉型),加快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以“衡州大道數字經濟走廊”為引領,著力提升實體經濟全流程、全方位數字化水平,蓄勢打造中部數字經濟新高地。
5月6日,市工信局主辦“云網融合智賦千企上云用數制勝未來”----“智賦千企”主題活動,組織縣(市)區科工信局、市直園區及110多家企業負責人,赴南岳電控(衡陽)工業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南岳電控)觀摩數字化轉型場景,領略“智改數轉”的生動實踐。
直面三大痛點打通信息孤島
目前,大部分企業“智改數轉”存在三大痛點:戰略缺位,轉型缺乏方向,企業發展戰略對數智化部署方向的指導性差,數智化部署的重點與業務發展側重關聯弱;數智化能力的建設難以深入,企業數字化轉型底座不牢,難以形成全企業全場景的數智化規模效應;數智化轉型投入難以持續,數智化價值常常受到管理層的質疑。
“產業數智化是不可逆轉的浪潮,智改數轉是產業動態平衡的發展方向,是未來人工智能的最大戰場。”南岳電控副總經理譚愛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南岳電控作為中國最大的發動機燃油/燃料噴射系統制造企業之一,常年為玉柴集團和一汽解放發動機事業部(錫柴、大柴)等國內主流發動機廠、整車廠提供配套產品。同時,公司也是中國最早觸網的一批企業,數智化戰略十分清晰----爭做數智化新時代的領軍企業。”
南岳電控直面“智改數轉”痛點,開啟“三步走”:率先實施企業信息化建設,網絡實現萬兆主干+千兆匯聚、內外網安全隔離,在銷售、生產、采購、研發、工藝各業務部門應用ERP(金蝶云星空)、PLM(達索ENOVIA)、OA(泛微9.0)等信息系統;2021年12月與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衡陽分公司簽署“5G+工業互聯網”戰略合作協議,2022年5月南岳電控5G專網全面覆蓋工廠網絡;2021年6月以來,南岳電控為智能制造各業務平臺運行,完成IT基礎設施建設,形成以“5G+MEC技術”融合各業務系統應用,滿足在設備數據采集、產品質量智能識別、智能物流等場景的需求,將南岳電控建設成為具有底層數據驅動、中層平臺賦能、上層軟件定義的5G+工業互聯智能工廠。
“在高新區、工信部門、中國電信和衡陽智造谷的大力支持與指導下,我們先后投資9800萬元,經過20多年的探索與實踐,目前終于正式打通了信息孤島,全方位實現人聯、物聯和智聯。”譚愛平十分激動地說。
全程數字實踐看板彰顯智能
智能范十足的數字可視化看板,是南岳電控全程數字實踐的全新產物和智慧工廠的標志性亮點。
譚愛平介紹,數字可視化看板基于數字化交互理念,集成工廠生產經營、安全監控設備等業務系統的數據,創建虛擬數字工廠,并構建智慧工廠各類智能應用。主要建設內容有:位置可視化、環境可視化、設備可視化、監控可視化,開展虛擬巡檢、培訓、考核工作,利用智能運營中心構建工廠的三維展示等。最終,數字可視化看板成為具備監控、告警、定位、分析等功能的一體化數字可視化平臺,更有效地服務于工廠。
數字可視化看板主要有5大優點:對數字化智慧工廠進行更加直觀、真實的展示,并且可以進行任意角度的旋轉、縮放和場景的跳轉;工廠內的設備種類眾多,傳統的表格式管理方式效率低且出錯率高,設備可視化管理功能采用創新的三維互動技術手段,同時與各種設備管理系統互聯互通,實現對重點設備重點管理,數據變得靈活酷炫,大大提升了設備數據的可用性、實用性和使用效率;模擬工作順序和工作人員,巡檢每個設備所需要的工作內容和注意事項,使新員工能快速熟悉工作流程,保證設施安全和系統穩定,達到設備長期高效運行的目的;整合各管理系統的監控數據,形成統一的告警事件臺,進行監控數據的實時呈現,根據園區管理需求,制定合理的處理規則及通知策略,根據告警設備、告警位置、告警事件等進行告警;根據管理權限,企業高管可以用手機進入后臺,遠程查看監控,即使在外出差,也能輕松實現實時扁平化管理。
據了解,南岳電控從2016年至今,先后斥巨資搭建MES(生產制造執行系統)為智能制造核心業務平臺,進行設備自動化與智能化改造200余臺次,建設5G+MEC(多邊緣計算),IWMS(物流智能倉庫)提供自動物流管理平臺,實施IOT(設備互聯)+中控系統為設備聯網、數據采集、自動線控制提供平臺和業務系統集成等“智改數轉”實踐。
攻克技術高山挖掘數據價值
“脫胎換骨!”譚愛平用這個直觀的成語來形容南岳電控“智改數轉”的變化。
記者走進榮膺湖南省數字新基建標志性項目的共軌車間,只見一排排機械手臂有條不紊且不知疲倦地忙碌著,智能機器人精準地投放和搬運物料。在這里,產業工人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已變為現實,并且薪酬反而提高30%左右。緣何?因為產能與產值雙雙提升了。
譚愛平告訴記者,從智能制造成熟度來看,南岳電控的無紙化程度提高58%(每年單紙張打印就節省了數十萬元)、生產透明度提升55%;從生產成本來看,智能化改造后減少生產時間、降低人力成本52%,整體運營成本降低20%以上;從產品質量來看,通過高效率質檢手段,分析并提出改進措施,降低了質量損失,產品不良品率降低18%,工序間在制品減少41%。系列數據強力佐證,“智改數轉”成效顯著!
然而,回望來路,“智改數轉”亦非坦途。有時候僅一個參數就要調整大半個月,反復試錯、研究、實踐,直到最佳。
譚愛平回憶道,最大的技術難題要屬斷屑問題。在金屬切削加工中,切下來的料被稱為屑,若屑連續不斷就會產生多方面的危害。南岳電控立馬成立技術小組,逐項研究刀具設計、參數調整、細節匹配......每一步都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經過兩三個月的努力,在無數次測試之后,機械手臂終于成功地穩定斷屑。“當時我們都大大松了一口氣,同時對用好智能制造設備信心倍增。大家決定齊心協力、眾志成城攻克所有技術高山。”
技術小組在攻克工藝難點堵點的過程中,一線員工認真學習這條產品流水線上的每一個設備及每一環節的工藝,熟練操作各臺機器,有時候還要簡單修理自動機械手臂,以應對突發情況。不知不覺間,員工從過去單一工種的產業工人成長為復合型產業人才,成長為數智化新時代炙手可熱的數字產業工人。
南岳電控在積極進行“智改數轉”的同時,大力挖掘數據價值,自主研發攻克“卡脖子”技術,嚴格對標T4和國6要求,創新開發生產共軌系統及其零部件、船電重機燃油噴射系統、單體泵、機械泵、ECU、新能源及液壓件等7大系列產品1000多款新品,廣泛應用于不同領域內的各類發動機,受到市場的熱烈追捧。2023年1至4月,訂單爆滿,南岳電控一直加班加點滿負荷生產,才能按期交貨。
“展望未來,我們信心滿懷。南岳電控下一步錨定精密加工方向,一手抓數據挖掘、一手抓高端產品研發,促進用數能力提升、推動流程再造和模式優化,全面提升南岳電控在數智化新時代的創造力和執行力,奮力打造全國燃料噴射系統領域最具競爭力的現代企業。”譚愛平在接受采訪時信心十足地說。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