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市博物館館藏青銅及陶瓷文物保護修復項目啟動
衡陽晚報訊(通訊員唐星玉) 3月17日,衡陽市博物館舉行館藏青銅及陶瓷文物保護修復項目啟動儀式,并召開項目交接座談會。
近年來,衡陽市博物館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館藏文物保護工作。針對館藏文物保存狀況,委托湖南省博物院編制館藏青銅及陶瓷器保護修復方案,并上報省文物局。經過多方努力,獲得批準立項并撥付專項資金。該項目面向全國公開招標,由北京博宬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有限公司中標承接項目工程,并于今年2月簽訂了保護修復項目合同。
北京博宬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有限公司擬計劃在18個月內完成155件(套)青銅器文物和89件(套)瓷器文物本體保護修復工作。包括:對文物病害進行調查評估,消除文物已有或潛在的病害,維持文物的穩定狀態;盡可能復原文物歷史原貌,充分滿足博物館展陳要求;詳細記錄文物修復日志,據實填寫文物修復檔案,認真撰寫修復工作報告,留取詳盡的文物檔案信息等。
座談會后,專家們考察了庫房及陳列展廳的保管環境和器物保存現狀。專家認為,這批待修復文物涵蓋多種類別,器物大小不一、造型各異,大多未進行過修復,個別文物雖在發掘出土時做過初步的搶救性修復,仍不能達到展陳要求。由于文物自身的特性,導致其易受到環境的影響,為延長文物壽命,減緩文物劣化速度,急需運用科學技術加以修復和保護。通過現場調查研判,修復項目團隊明確了工作的重點和要求,制定了詳細的工作進度方案,表示將在保障安全、精心修復的基礎上按時優質地完成文物保護修復工作。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