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2023年全市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十箭齊發”力促衡陽制造“基業長青”

2022年,特變電工·500kV抽水蓄能變壓器獲評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

2023年3月6日,全市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召開。

衡州大道數字經濟走廊發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文/圖衡陽日報全媒體記者鄧小山 見習記者顏艷妮 通訊員周煒明 胡耀
制造業系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也是衡陽建設現代產業強市的“主脊梁”。
2022年2月,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慶偉在衡陽調研時指出,衡陽要把發展制造業作為立市之本,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不斷筑牢實體經濟根基。一年來,我市深入開展“聚力中心化”攻堅年行動,以新機制激發新活力,強鏈條、育企業、興項目、優環境,堅持以制造興實體、以實體強產業、以產業促發展,迎來“衡陽制造”二次騰飛。
2023年1月14日,省人大代表、市委書記劉越高接受湖南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衡陽將堅持把制造業作為立市之本不動搖,大力推進“衡陽制造”高質量發展,為全省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貢獻衡陽力量。3月6日,全市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全市工信系統將聚焦制造業立市不動搖,緊盯“產業鏈建設和數字化賦能”兩個著力點,強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三大要求,突出做好“鏈群建設、企業培育、數智賦能、生態優化”四篇文章,“十箭齊發”力促衡陽制造“基業長青”,為加快衡陽區域中心化進程提供強勁支撐。
回眸2022奮斗路:步伐堅實亮點頻現
2022年,全市工信系統以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和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堅決貫徹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堅持制造業立市,大力推進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建設先進制造業示范區和現代產業強市邁出堅實步伐,亮點頻現。全市工信系統1項工作獲省政府綜合大督查通報表揚、4項工作獲省政府真抓實干督查表揚激勵、6項工作獲全省工信系統先進,一大批企業獲得國、省字號認定或殊榮,衡陽市先進制造業、數字經濟雙雙躋身全國百強城市榜單。
亮點一:工業運行4項指標全省奪魁。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7.8%,分別高于全國、全省4.2個、0.6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增長37.7%、工業技改投資增長29.7%、工業用電增長4.6%、工業實繳稅金增長28.9%,這4項指標增速均居全省第一,創近年來最好成績。
亮點二:產業鏈群建設叫響三湘大地。健全完善運行機制,建立產業鏈聯席會議、“五單一圖譜”“一月一調度一通報”等工作機制,推動各項任務落實落細。14條產業鏈規上企業全年實現產值(營收)2070.24億元,同比增長7.59%;創稅43.97億元,同比增長19.22%。狠抓重點項目建設,以產業發展“千百十”工程為抓手,福邦新材雙氟磺酰亞胺鋰、特變云集電氣高低壓成套制造設備升級改造等項目相繼竣工投產,國創電力箱式變電站殼體和美式變壓器殼體智能制造、金杯電工智能裝備線纜等項目開工建設。壯大優勢產業集群,聚焦“一核兩電三色四新”十大主導產業,打造一批叫響三湘大地的產業集群。我市被國家確定為長江中游城市群5個汽車零部件基地之一、3個航空航天配套產業集群之一。輸變電產業集群代表湖南參加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創建,水口山銅鉛鋅產業集群入選省先進制造業集群,鹽鹵化工產業集群獲評省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對象。
亮點三:省級專精特新企業翻倍新增。做強“頭雁”企業,發布首批109家產業鏈“頭雁”企業名單,支持“頭雁”企業做大做強,推動比亞迪、金翼有色、領湃達志科技等企業2022年實現產值倍增;做實規上企業,全力做好新增規模工業企業申報和在庫企業服務工作,全市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19家,凈增99家;做優“專精特新”企業,引導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新獲評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1個(特變電工·500kV抽水蓄能變壓器)、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2個;新培育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65家,其中省級新增55家,數量是2021年的2.75倍,新增數量居全省第三。
亮點四:技術創新“破零倍增”全省居首。關鍵核心技術取得新突破,310家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破零倍增”,數量居全省第一;7個省產品創新強基項目累計完成投資4.08億元,占全年投資計劃的164.52%,投資完成率居全省第一。創新平臺建設實現新進展,新增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5家,新增數量和總數均居全省第三;成功創建省級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2家。企業創新能力邁上新臺階,新獲評省級工業設計中心2家;新認定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2個、省新材料企業11家、省級工業新產品21項;新獲評湖南省創新型中小企業223家,3家企業榮獲“創客中國”湖南省中小微企業創新創業大賽二等獎。質量品牌建設樹立新標桿,1家企業認定為湖南省消費品“三品”標桿企業;4家企業獲評湖南省制造業質量標桿企業;3家企業場景入選國家制造業質量管理數字化典型場景。
亮點五:“深度上云”“上平臺”雙雙領跑全省。抓智能化示范。新入選湖南省制造業質量管理數字化優秀應用場景和典型應用場景9個,新增湖南省智能制造標桿企業1家、智能制造標桿車間4個。抓數字化發展。出臺支持企業數字化轉型政策措施,推動2個項目獲評為國家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8個項目入選全省“數字新基建”標志性項目,19個項目入選湖南省“三化”重點項目,12家企業通過“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認證。中小企業“深度上云”2375家、“上平臺”1213家,數量均居全省第一;新建5G基站2717個,建設規模和進度均居全省第二。加快推進衡州大道數字經濟走廊建設推進,深入實施數字經濟“領頭雁計劃”,舉辦“10·10衡陽數字經濟日”活動。數字經濟總量達1400億元,增長17%。抓綠色化轉型。中核二七二廠入選全國工業文化專題實踐教學基地。獲評國家級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示范企業1家(特變電工)、節能技術裝備產品1個(大成鍋爐)、綠色工廠3家、綠色設計產品4個;省級綠色園區2家、綠色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3家、綠色設計產品6家、綠色工廠13家。圓滿完成國、省工信主管部門下達的34家企業專項節能監察任務,節能監察工作獲全省通報表揚。
展望2023新征程:“十箭齊發”再立新功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衡陽加快推進區域中心化建設的機遇之年。市工信局黨組書記、局長鄒錕在接受采訪時透露今年工作目標: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8.5%,數字經濟增加值增長15%,單位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3%,凈增規模工業企業200家,新增專精特新企業50家。
如何力促衡陽制造“基業長青”?目前,全市工信系統鉚足干勁,“十箭齊發”勇擔使命再立新功。
----穩增長。力爭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8.5%。強化運行監測力度,把加力振作工業經濟、打好經濟增長主動仗作為首要任務;強化政策支持力度,認真落實好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加大政策宣傳力度,推動政策直達快享;夯實工業運行基礎工作,建好工業基礎數據庫,強化對重點行業與企業數據質量的監測分析。
----強鏈條。突出抓好重點工作,進一步明晰園區主導產業、特色產業,精準分析主特產業現狀,厘清產業重點企業、主導產品,制定產業上下游圖譜目錄和招商圖譜、清單,加大延鏈強鏈補鏈力度。支持耒陽市做大童車、造紙產業園,常寧市做強紡織服裝產業園和銅鉛鋅基地,祁東縣做強新能源汽車產業園,衡南縣做優湖南電力裝備配套產業園,衡陽縣做實鐘表產業園和界牌陶瓷工業園,衡東縣打造泵業產業園,衡山縣打造電子新材料產業園;支持雁峰區全力打造輸變電工業小鎮,珠暉區會同弘湘國投持續建設眼鏡小鎮,蒸湘區做強鋼管深加工產業園,石鼓區打造新型裝備產業園。
----壯集群。全力推動輸變電產業集群創建國家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指導鹽鹵化工、鋼管及深加工、電子信息等產業集群創建省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鼓勵紡織服裝、泵業、黃花菜等產業集群創建省級及以上中小工業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確保中小工業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創建實現零的突破。
----抓項目。打造一批千億產業。“十四五”期間,力爭有色金屬產業產值在全市率先突破1000億元,新能源汽車、電氣設備、電子信息等3個產業產值過500億元。發揮龍頭企業、“鏈主”企業的生態整合作用,支持衡鋼、特變電工作為百億企業龍頭引領發展,扶持富士康穩定在百億企業,全力支持五礦銅業、株冶有色等躋身百億企業,力爭年內培育金杯電工、金凱循環等企業過五十億,推動先導新材、中核金原等企業產值過十億。加快推動工業項目建設。全力以赴抓好全省十大產業項目----建滔新材料系列項目,確保熱電聯產子項目竣工投產,年產40萬噸甲烷氯化物、年產80萬噸醋酸等五個子項目年內開工建設。以全市十大產業項目為重點,全年實施100個投資5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重點推進輕鹽綠色低碳鹽堿產業園、恒飛電纜智能化產業園等40個投資過億元工業項目開工建設,確保特變電工南方輸變電裝備再制造中心、先導新材料有色金屬廢料綜合利用改擴建等30個投資過億元工業項目竣工投產。
----育企業。大力推進規模工業企業培育,力爭凈增規模工業企業200家。加快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力爭新增專精特新企業50家以上;建立完善單項冠軍培育庫,全年新增制造業單項冠軍10個以上。支持企業“原地倍增”發展,推動一批企業產值倍增、稅收倍增、投資倍增,力爭產值過億元規模工業企業突破200家。全面推行工業企業ABCD綜合評價。
----強賦能。強化算力支撐,重點推進“數字新基建”標志性項目、中國電信衡陽算力中心、中國移動5G云數據中心、中國聯通衡陽大數據中心等建設,力爭到2023年底全市累計建成5G基站1萬個。加快數字產業化,加快推進衡州大道數字經濟走廊建設,引導區塊鏈產業園、湘南湘西高新軟件園、移動互聯網產業園等加快發展,盡快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推動產業數字化,繼續實施中小企業“兩上三化”專項行動,力爭全年推動1600家企業“上云上平臺”,爭創一批5G典型應用場景、數字湖南典型應用場景和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典型應用場景。推動企業智能化升級,培育一批國家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和省級智能制造標桿企業(車間)。
----促轉型。推進產業基礎再造,力爭全年新增省級“產品創新強基項目”5個以上,建立消費品工業“三品”標桿企業梯度培育制度,認定10家市級標桿企業,力爭培育1家以上省級標桿企業。加大企業科技創新力度,創建一批國、省制造業創新中心和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加快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推進規模工業企業創新研發全覆蓋。統籌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加快培育一批國、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設計產品和綠色供應鏈企業。支持祁東經開區、衡山高新區、常寧水口山經開區創建湖南省綠色園區;支持耒陽市大市循環經濟產業園創建第三批湖南省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園區。
----優服務。建立重點服務企業“白名單”,完善企業數據庫、聯企干部數據庫、企業問題數據庫,“一企一策”加強服務協調,幫助企業轉型升級發展壯大。推進“湘企融”衡陽分平臺服務升級,力爭年內新增“湘企融”認證中小企業3500家以上,新發放信用貸款50億元以上。力爭2023年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注冊企業突破4萬家,帶動社會化服務機構達到1500家以上,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1萬次以上。
----提形象。舉辦衡陽工業博覽會,大力推介衡陽企業、衡陽品牌、衡陽產品,不斷提升“衡陽制造”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通過辦會,加大工業招商引資力度。組織開展政策宣貫、論壇等活動,加大工信工作宣傳力度。
----守底線。建立定期風險研判機制,強化工業安全生產形勢分析,推動落實各項管控措施。全面抓實工業安全生產,緊盯重點企業、薄弱環節,認真組織開展工業安全生產專項大檢查和“回頭看”工作,確保不留死角、不落一處,推動工業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向好。強化對安全生產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支持相關部門對逾期未整改或嚴重的違法行為從嚴依法查處。強化無線電安全保障,扎實開展無線電監測及干擾排查工作。全力做好市經濟干校撤并和工信系統信訪維穩、禁毒、反電詐等工作,確保工信系統和諧穩定。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