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 id="woeas"><label id="woeas"></label></tr>
<td id="woeas"></td>
<object id="woeas"><strong id="woeas"></strong></object>
    <p id="woeas"></p>
  1. <track id="woeas"><ruby id="woeas"><tt id="woeas"></tt></ruby></track>

    衡常村社區51名居民代表“持證上崗”,搭起群眾“聯心橋”

      ■衡陽日報全媒體記者伍施施

      “蔣奶奶,因管網改造,你家要停水一天,我到時來幫你儲好水,別擔心......”近日,因市自來水公司對衡常路進行管網改造需停水一天,衡常村社區工作人員把停水通知發布到社區居民微信群后,居民代表萬龍第一時間便想到了自己所服務的網格里行動不便的空巢老人蔣太英。

      停水前一天,萬龍來到蔣太英老人家中,幫老人提前儲好水。次日,到長沙辦事的萬龍又擔心老人做飯不方便,便把送餐“微心愿”發布到網格員微信群,當即得到回應。居民代表彭曉茂接下了心愿單,將自己做好的飯菜準點送到了老人的手上。

      今年初,衡常村社區居民代表工作站啟用,51名居民代表“持證上崗”。社區黨委書記劉媛媛告訴記者,“社區遵循就地原則、自主自愿原則以及黨員優先原則,結合志愿者自薦、居民推選等方式選出51名居民代表,并為他們配備包含居民聯系卡等資料的代表包,引導他們入戶察民情、聽民意、解民憂、紓民困。”

      發現小區的照明燈壞了,居民代表黃丁丁和愛人在叉車師傅彭發軍的幫助下修好了;走訪居民收集民情時,居民代表發現一住戶家水管破裂,立即通知在外居住的居民回來檢查,還幫忙聯系社區里會修水管的師傅;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過程中,居民代表萬龍發動老人志愿者和小小志愿者一起參與宣傳......

      在群眾心中,他們是政策宣傳員、民情聯絡員、安全防護員、文明示范員、民主議事員,搭建起了社區與居民間的“聯心橋”,讓群眾在家門口說話有地方、訴求有回應、有事能解決。

      同時,社區創新推出亭下議事會,居民代表經常和群眾一起圍坐在小區涼亭,就黨建、綜治、安全生產等工作事務,民政、計生、就業、社保等社會事務,說問題、提意見、想方法,打通社區服務群眾最后一米。

      為做好居民代表工作,社區還以“一張網格管治理”為切入點,建立了“區、街道、社區+轄區坐落單位、黨員+居民代表”四級服務網格7個,充分發揮行政力量、自治力量和社會力量,并通過居民代表服務群眾“145”+一會工作法,即成立一個網格、運用“四個一工作法”(一書、一證、一冊、一碼)、當好網格“五員”,開好亭下議事會,實現基層管理信息化、精細化。
    【編輯:梁麗君 雷昕】
    >>我要舉報

    衡陽日報電子報

    衡陽晚報電子報

    回頂部 到底部
    超碰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