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玲:“一拍即紅”的微電影“名導”

鄧玲(右)帶上“洋女婿”劉達夫一家人領獎。
衡陽日報全媒體記者鄒紅輝
“三八”國際婦女節前夕,衡陽縣委辦副主任鄧玲業余策劃、導演、執行的微電影《心安之處是吾鄉》,榮獲省委宣傳部對外宣傳二等獎。這是繼該片榮獲湖南省線上英語短視頻大賽外國友人組一等獎、最佳人氣獎創作團隊之后的又一殊榮。一個從未“觸電”過的“觀眾”,如何跨界拍攝微電影并一炮即紅、一舉成名的?日前,記者費盡周折專訪了鄧玲。
這部日益走紅網絡的微電影《心安之處是吾鄉》,時長僅幾分鐘,卻以中英文雙語款款道來,恰到好處地推拉搖移,鏡頭行云流水般切換,從“老外”劉達夫溫馨的家,到其兒子斌斌快樂奔跑的校園,再到其妻蔣林工作所在的“騰飛科技”,無不展現“大美西渡”的宜居宜業和人們安居樂業;再從文化厚重的船山故居、紅色景點夏明翰故居,到山水如畫的清花灣旅游度假區,還有波光粼粼的織女湖、金蘭“十里畫廊”、庫宗橋油菜花海、岣嶁峰云海......時而航拍、時而訪談,伴隨著劉達夫講述一家人在西渡生活點滴的同期聲,鏡頭時空切換、畫面光影流轉,把衡陽縣的精氣神展現得淋漓盡致、一氣呵成。
“純屬偶然,玩出來的。”面對采訪,鄧玲一再謙遜地表示:“這是團隊的力量!”
兩年前,時任衡陽縣委外事辦主任的鄧玲獲悉湖南省要舉辦線上英語短視頻大賽,她第一念頭就想到了在西渡成家立業的比利時友人劉達夫。劉達夫8年前來我國廣東從事商務貿易,期間,與衡陽籍同事蔣林相知相愛,隨后與妻子蔣林回到衡陽縣西渡定居,成了一名地道的衡陽女婿。
第一個挑戰就是構思。劉達夫此前由于工作原因輾轉于多個國家的不同城市,也曾在中國沿海城市生活過,但基本都是短暫停留,到了西渡才安定下來。因此,找出西渡的特別之處尤為重要。鄧玲認為,圍繞劉達夫“安居樂業”這一關鍵詞進行創作,視頻以其“自述”作為敘事風格和整體節奏,并以點帶面把衡陽縣乃至全市的城市形象和發展環境展示出來,達到宣傳衡陽、促進招商引資目的。
于是,鄧玲帶著她東拼西湊的“草臺班子”東奔西跑。7月的酷暑天,團隊成員穿梭在大街小巷,拍攝進行了整整5天,為了達到最佳拍攝效果,每天工作將近18個小時。“隨著一個個拍攝對象被確定下來,作品的輪廓變得清晰,血肉逐漸豐滿。為拍一個1秒鐘的鏡頭,劉達夫17次推開夏明翰故居的門,拍攝完已全身濕透了,確實很累,但是效果令人驚喜。”鄧玲透露。
就這樣,雄偉的西渡高鐵站、厚重的湘西草堂、紅色的夏明翰故居、變幻莫測的岣嶁云海、風光旖旎的織女湖、美不勝收的金蘭十里畫廊......一一被攝入鏡頭,宛如大片,引人入勝,令人震撼,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和精神享受。“由于經驗不足,也沒想過出名,作者名字的字號很小,不放大都看不清,以致許多人誤以為是大電視臺作品。”
影片“殺青”后,衡陽縣委外事辦立即與省線上英語短視頻大賽組委會聯系,并報名參賽。評委們一致認為,該片主題明確、拍攝精良、不可多得,遂紛紛投票,使該片從參賽的400多件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一等獎。
“我的家人、朋友看了片子后都說,西渡這個縣城就像一個正在生長的蘑菇,創新活力和開放姿態讓他們向往,都想來看一看。”劉達夫表示,“希望通過這個視頻,讓各國朋友從生活點滴中愛上衡陽、愛上湖南、愛上西渡。”“洋女婿”劉達夫“出名”后,走在街上與其熱情打招呼的人多了,同在縣城的幾位像他一樣來自其他國家的朋友也都很快融入當地生活。最近,他還在鄧玲的引薦下,與西渡高新區一家企業成為了合作伙伴。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