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家鄉的“煮婦”們變身技工
■文/圖 衡陽晚報全媒體記者謝小青
陽春三月,記者來到衡南縣洪山鎮的衡南縣永加包裝制品有限公司,廠內一派火熱景象。一個個包裝盒經過裱裝、壓切、包盒、入庫、查貨等工序后,發往衡陽及大灣區的知名珠寶店。

這里的工人都是當地村民,她們白天上班,晚上帶小孩,走路往返于公司與家之間,兼顧工作與家庭。
“以前帶小孩外出打工不方便,現在家門口上班一個月能賺3000多元,多虧了陽老板。”員工們口中的陽老板是返鄉創辦工廠的陽衛平。
“我也沒做什么貢獻......”眼前這個黝黑,說起話來有幾分靦腆的年輕人陽衛平出生于1984年,小時候家境貧窮,16歲便輟學前往廣東的一家包裝廠打工,十年間從一名普工干到總管。2010年,積累了豐富經驗的陽衛平在廣東創辦了一個包裝制品小工廠,收入可觀。
每年過年回家,他看到村里的家庭大多是男的出去務工,女的在家照顧老人小孩,通過聊天了解到她們也渴望有一份工作。2021年,在外漂泊20年的陽衛平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回家辦廠!
“國家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支持返鄉創業,我這個行業是純手工活,很適合女性,所以就萌生這個念頭。”提及返鄉創業的初衷,陽衛平說:“我以前吃過苦,現在自己有技術有資金,希望能夠帶領身邊的鄉親致富奔小康。”
2021年7月,陽衛平“小試牛刀”,拿出多年的積蓄在老家鐵絲塘鎮晨光村的宅基地辦了一個包裝制品廠。得知村里開了工廠,村里的十多位婦人聞訊而來。
村民鄧全英以前在廣東打工,從這以后就不再出遠門,她笑瞇瞇地說:“現在收入跟之前差不多,走兩步路就到家了。”
回想起剛回村的那段時光,陽衛平覺得有點“苦”。那會只有他和妻子會技術,工人進度慢、返工率高,為了按期交付,夫妻倆經常加班到深夜。如今,看著工人們熟練地操作,每月拿到不錯的收入時露出開心的笑容,陽衛平更加堅信當初的決定非常正確。
“疫情期間,別人困在原地,我越要折騰。”2021年9月,陽衛平又在洪山鎮創辦了衡南縣永加包裝制品有限公司,規模擴大至70多人。當得知脫貧戶陽冬華獨自帶著小孩上學,沒法外出打工時,陽衛平上門請他來上班,還給他買了一輛摩托車和一臺冰箱,解決了他的后顧之憂。“我們上下班時間很人性化,就是為了方便員工接送小孩。”陽衛平有些驕傲地說,員工的流動性非常小。
隨著規模不斷擴大,訂單供不應求,兩個工廠年產值達700多萬元。去年,冠市鎮主動對接,希望陽衛平能在當地投資辦廠。一番對接考察后,他在冠市鎮租賃了4000多平方米的廠房和倉庫,可提供就業崗位100多個,目前正在調試設備,近期可開工。
“如今交通便利、物流業發達,鄉村大有可為。”回鄉2年時間,陽衛平在家門口創辦工廠,讓很多“煮婦”變身技工,撬動農村經濟發展,在當地被傳為佳話。
“我最大的夢想就是希望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能像衡陽縣的船山時間谷、珠暉區的眼鏡小鎮一樣,建立良性循環鏈條,實現產業可持續發展,帶動更多人就業。”陽衛平覺得這個夢想并不是遙不可及,“因為包裝行業面向非常廣,不僅有珠寶首飾,還有鐘表、包包、鞋子等等,發展起來是飛速的。”
陽春三月,記者來到衡南縣洪山鎮的衡南縣永加包裝制品有限公司,廠內一派火熱景象。一個個包裝盒經過裱裝、壓切、包盒、入庫、查貨等工序后,發往衡陽及大灣區的知名珠寶店。

“以前帶小孩外出打工不方便,現在家門口上班一個月能賺3000多元,多虧了陽老板。”員工們口中的陽老板是返鄉創辦工廠的陽衛平。
“我也沒做什么貢獻......”眼前這個黝黑,說起話來有幾分靦腆的年輕人陽衛平出生于1984年,小時候家境貧窮,16歲便輟學前往廣東的一家包裝廠打工,十年間從一名普工干到總管。2010年,積累了豐富經驗的陽衛平在廣東創辦了一個包裝制品小工廠,收入可觀。
每年過年回家,他看到村里的家庭大多是男的出去務工,女的在家照顧老人小孩,通過聊天了解到她們也渴望有一份工作。2021年,在外漂泊20年的陽衛平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回家辦廠!
“國家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支持返鄉創業,我這個行業是純手工活,很適合女性,所以就萌生這個念頭。”提及返鄉創業的初衷,陽衛平說:“我以前吃過苦,現在自己有技術有資金,希望能夠帶領身邊的鄉親致富奔小康。”
2021年7月,陽衛平“小試牛刀”,拿出多年的積蓄在老家鐵絲塘鎮晨光村的宅基地辦了一個包裝制品廠。得知村里開了工廠,村里的十多位婦人聞訊而來。
村民鄧全英以前在廣東打工,從這以后就不再出遠門,她笑瞇瞇地說:“現在收入跟之前差不多,走兩步路就到家了。”
回想起剛回村的那段時光,陽衛平覺得有點“苦”。那會只有他和妻子會技術,工人進度慢、返工率高,為了按期交付,夫妻倆經常加班到深夜。如今,看著工人們熟練地操作,每月拿到不錯的收入時露出開心的笑容,陽衛平更加堅信當初的決定非常正確。
“疫情期間,別人困在原地,我越要折騰。”2021年9月,陽衛平又在洪山鎮創辦了衡南縣永加包裝制品有限公司,規模擴大至70多人。當得知脫貧戶陽冬華獨自帶著小孩上學,沒法外出打工時,陽衛平上門請他來上班,還給他買了一輛摩托車和一臺冰箱,解決了他的后顧之憂。“我們上下班時間很人性化,就是為了方便員工接送小孩。”陽衛平有些驕傲地說,員工的流動性非常小。
隨著規模不斷擴大,訂單供不應求,兩個工廠年產值達700多萬元。去年,冠市鎮主動對接,希望陽衛平能在當地投資辦廠。一番對接考察后,他在冠市鎮租賃了4000多平方米的廠房和倉庫,可提供就業崗位100多個,目前正在調試設備,近期可開工。
“如今交通便利、物流業發達,鄉村大有可為。”回鄉2年時間,陽衛平在家門口創辦工廠,讓很多“煮婦”變身技工,撬動農村經濟發展,在當地被傳為佳話。
“我最大的夢想就是希望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能像衡陽縣的船山時間谷、珠暉區的眼鏡小鎮一樣,建立良性循環鏈條,實現產業可持續發展,帶動更多人就業。”陽衛平覺得這個夢想并不是遙不可及,“因為包裝行業面向非常廣,不僅有珠寶首飾,還有鐘表、包包、鞋子等等,發展起來是飛速的。”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