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的“春風” 不一樣的“溫暖”

“春風行動”人氣爆棚。

1月31日,“春風行動”全市啟動,圖為衡山縣招聘現場。

掃碼觀看更多精彩。
衡陽日報全媒體記者王靖
“春風”年年有,今年更不同。
“四個一”機制精準采集信息、直播帶崗“云端對接”、全市信息共享助推跨區域“雙向奔赴”、打造“24小時不打烊”免費超級人力資源市場......在今年1月啟幕的“春風行動”中,衡陽市及各縣市區人社局推陳出新,線上線下共同發力,暢通“就業橋”,留住“返鄉人”,緩解“招工難”。
目前,我市“春風行動”已圓滿“收官”。統計顯示,舉辦招聘會場數、參加企業數、促成就業意向人數三項指標均創近年新高。
一樣的“春風”,帶來了不一樣的“溫暖”。
潮流:返鄉就業的感覺很好
“回家!”
1月27日,農歷正月初六,看到村里微信群發布的招工信息后,在廣東番禺打工的賀國旺和妻子果斷做出了決定。
夫妻倆是常寧市洋泉鎮杉樹村人,長期在外打工,父母和小孩得不到照顧,這成為兩人的心頭隱痛。小兩口很想在老家或周邊找份穩定的工作,既不耽誤賺錢,又方便照顧家人,但遺憾的是一直未能如愿。
通過洋泉鎮杉樹村微信群發布招工信息的企業,是常寧市湘南紡織產業基地的依美園(衡陽)實業有限公司,今年年初新投產,主要從事牛仔服裝繡花及紡織卡通衍生制品加工,這次招的是車工、手工和繡花工。
賀國旺夫婦之前在番禺一家服裝廠打工,與“依美園”招聘的崗位“對口”,所以被順利錄用,賀國旺成為手工部主管,妻子是車工。
“待遇條件沒有話說,車間生產環境好,宿舍有空調、熱水器及獨立衛生間,我和妻子住夫妻房,食堂免費提供一日三餐,正式員工有五險一金,工資也跟廣東番禺接近......”賀國旺掰著手指,開心地盤點著自己的待遇。
最讓賀國旺感到欣慰的是,幾乎每周都能回洋泉鎮照顧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開車半個小時就能到家,很方便。”
“我們可提供優質崗位130余個,目前已有80多人入職上崗。”談及企業招工,“依美園”董事長陳紅林信心滿滿,“崗位滿員只是時間問題,畢竟優厚條件擺在這里。”
“依美園”是眾多入駐常寧市湘南紡織產業基地的企業之一。作為承接廣東產業轉移的重要戰略項目,該產業基地一期正式簽約企業30家,已有11家入駐服飾生產園,7家入駐環保設施園。
企業扎堆集聚,帶來的是勞動力的旺盛需求。在常寧市委、市政府及常寧市人社局“春風行動”的牽線搭橋下,湘南紡織產業基地已成為吸納就業的“磁場”,不僅常寧市,衡南、祁東等其他縣市也有人慕名而來。
方便照顧家人,可選擇的企業越來越多,企業待遇與沿海接近----這是吸引不少在外打工者返鄉就業的重要原因,尤其今年以來,返鄉就業成為新的潮流。
衡南縣茶市鎮的羅雙雙,過去在廣東東莞一家電子廠打工,今年春節期間,衡南縣人社局搶抓在外務工人員回家過年的時機開展“春風行動”,組織得意電子等企業在鎮里“擺攤”招工,前來“趕集”的羅雙雙多方比較后,選擇了去“得意電子”,雖然他目前只是一名學徒,但他覺得,“離家近,歸屬感還是強很多”。
家住云集縣城的陳施過去在廣州一家物業公司上班,現在,她是中通快遞衡南分撥中心的人事部主管,在她看來,衡陽有很多企業是從沿海內遷過來的,崗位及管理模式與沿海比較接近,待遇也不錯,加上離家近,“通過春風行動進一步加強宣傳和對接,對在外打工者的吸引力是很大的”。
“萬里衡陽雁,尋常到此回”,在和煦“春風”的吹拂下,越來越多在外飛翔的“大雁”成為“歸雁”,在故鄉衡陽幸福地“棲居”。
創新:“常”中有新助推“雙向奔赴”
興業暖人心,“春風”送真情。
屈指算來,衡陽市“春風行動”已持續“吹拂”了20多年,成為深入人心的“幫助群眾找工、滿足企業用工”品牌。
尤為可貴的是,雖然“春風行動”年年開展,但常有創新之舉。
企業與勞動力之間,往往信息不對稱,“春風行動”就是搭建二者高效溝通的“橋梁”,助推企業與勞動力的“雙向奔赴”。但企業用工是變化的,普通勞動力也多分布在各鄉鎮社區,要精準對接二者需求,僅靠人社部門一家顯然力不從心,常寧市的“四個一”工作機制,破解了這一難題。
常寧市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肖衛東介紹,“四個一”工作機制即:1名聯企市級領導+1個聯企服務責任單位+1個招工服務鄉鎮(街道辦事處)+1家企業。
“四個一”模式,上接“天線”,高位推動工作,下接“地氣”,“觸角”直達企業和求職者,找工和招工信息的搜集就有了有力的抓手。
“鄉鎮及社區干部身處基層,能準確了解在外務工人員及本地富余勞動力的務工信息,同時,對接的企業提供詳細的用工數量、類型、工作要求、薪資待遇等信息,供需雙方的情況都摸清了,橋梁暢通才有堅實基礎。”肖衛東說。
目前,常寧市人社局已建立了17萬余人的務工信息臺賬。類似的工作模式,也在衡陽市其他縣市區展開,為精準就業服務提供了扎實的數據支撐。
數據收集后,把企業招工信息及時傳遞到求職者手中,同樣非常關鍵。
常寧市在全市410個村(社區)設立“黨員就業服務崗”,實現一村一崗全覆蓋,以黨建為引領,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各鄉鎮黨委的直接領導和人社部門的指導下,為湘南紡織產業基地企業開展農村勞動力摸底、技能培訓、招工服務、穩崗就業和社會保障等相關工作。同時利用社區(村)的QQ群、微信群發布轄區內的招工信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耒陽市人社局在最繁華的五一路商圈建成人力資源服務站,市民外出購物時能及時便捷了解企業招聘資訊和就業、社保等惠民政策,有效提升了企業招聘信息的知曉度,滿足了市民求職就業需要。
微信視頻號、抖音發布招工信息,“村村響”廣播滾動播放招工信息,挨家挨戶敲門告知、手機短信提示......各種資訊傳播方式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幾乎“360度無死角”覆蓋,確保了超高到達率和知曉率。
過去,“春風行動”在全市啟幕后,各縣市區各自為陣開展活動,這種模式的缺陷是信息不能共享,企業多在屬地招工,求職者也局限于在屬地企業找工,選擇范圍的受限,一定程度制約了企業與勞動力相互“牽手”的成功率。
今年1月初開始的衡陽市“春風行動”,衡陽市人社局打破了這一固定模式,收集匯總了全市867家企業、共計3萬余個崗位共享給各縣市區。
“信息的互通共享,有效擴大了企業與勞動力雙方的選擇范圍,促進了企業與勞動力跨區域流動,提升了雙向奔赴的成功率。”衡陽市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陳駿介紹。
從1月初至3月底,衡陽市“春風行動”開展以來,市本級及各縣市區已連續舉辦了100多場線上、線下各類招聘活動,初步統計,開展直播帶崗活動37場,4669家次企業參加,提供職位數51721個,場觀達68萬余人次,收到簡歷10505份。舉辦招聘會場數、參加企業數、促成就業意向人數三項指標均創近年新高。
今年以來,抖音直播等新媒體傳播方式廣泛應用到衡陽市“春風行動”各招聘會中,“線上+線下”同步進行,持續提升了關注度和影響力。
2月1日,在高新區杉杉奧特萊斯廣場舉行的招聘會中,衡陽市人力資源抖音號僅一場直播就收獲了11.6萬人次圍觀,漲粉1595人,吸引了全國各地求職者的關注,社會反響熱烈。
“重復的事情創新做,才能不斷有突破。”陳駿說。
蓄力:打造“24小時不打烊”免費超級人力資源市場
這是一個很貼心的平臺。
點擊“衡陽市人力資源市場”微信號,每條推文尾端,都有市本級求職入口和縣市區求職入口。
在“服務”欄目中,有“在線求職”“公共服務”和“服務指南”三個子欄目,免費實名注冊后,求職者能便捷查詢自己想要的求職信息,選擇自己心儀的公司及崗位。
在“個人中心”后臺,還有“一鍵投遞”功能,求職者點擊后,系統會根據大數據分析,智能匹配10個符合求職者要求的崗位,提升求職成功率。面試邀請和錄取結果,也會在“個人中心”及時提示。所有發布信息的企業都有定位導航,方便求職者前往面試。
“從去年6月開始,我們對平臺服務體系進行了優化升級,平臺具有一鍵求職、兩線互通、三方融合等六大優勢。”衡陽市人社局人力資源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人才招聘模式也發生了巨變,從過去線下為主、線上為輔,發展到了線下、線上同步,未來將線上為主、線下為輔。
由于線上平臺沒有時間、地域、天氣的制約,并能提供數字化精準就業服務,所以越來越受到企業和求職者的歡迎。
統計顯示,線上平臺優化后,僅僅幾個月時間,實名注冊的求職者就超過2萬人,入駐市本級企業逾700家,顯示了強勁的發展勢頭。
人氣的旺盛,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求職就業效果。
記者在平臺后臺隨機查閱時發現,一家名為湖南衡鼎科技有限公司的企業,1月初發布招聘信息后,幾天便收到了211份簡歷,經過面試篩選,招到了80人;從事飼料銷售的金和實業有限公司,發布招聘司機和業務員的信息后,也是幾天之內便招到了心儀的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平臺是免費的公益就業平臺,企業和求職者無需付費、無需下載軟件,只需關注“衡陽市人力資源市場”微信號,注冊后即可免費使用。企業提交的信息,由衡陽市人力資源市場統一審核發布、即時更新,確保企業崗位信息的真實性和安全性。
“以前,我們每年都要花一大筆錢購買招聘網站的會員服務?,F在,通過衡陽人力資源市場這個平臺提供的免費服務招到了員工,節約了人力資源支出成本,確實是貼心的民生實事。”湖南新五豐股份有限公司衡陽分公司人力資源招聘負責人郭女士的這句話,道出了衡陽市廣大中小企業主的心聲。
“下階段,我們將打通各縣市區數據共享的壁壘,以衡陽市人力資源市場微信號和抖音號、衡陽市人力資源網為載體,打造24小時不打烊的超級人力資源市場,點亮萬家求職就業燈火,同時,全方位開展四位一體雁盛計劃專項行動,為各類用人單位搭建優質招賢納才平臺。”陳駿說。
以“春風”為媒,以網絡為橋,企業與求職者之間的“雙向奔赴”,在衡陽每天都在進行著。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