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 id="woeas"><label id="woeas"></label></tr>
<td id="woeas"></td>
<object id="woeas"><strong id="woeas"></strong></object>
    <p id="woeas"></p>
  1. <track id="woeas"><ruby id="woeas"><tt id="woeas"></tt></ruby></track>

     神韻山色似幻化 滿城茶香使心安——“助力茶鄉向振興 新聞戰線安化行”安化采風活動隨記


      安化黑茶文化藝術館館內。


      安化縣城一隅。


      被薄霧籠罩的安化縣城。

      文/見習記者彭靜 圖/李孜

      在資水中游、雪峰山北段,一座小城倚山臨水而建,一到仲春時節,這里就變得尤為忙碌,小城的各個角落都充斥著清新的茶香,這便是因茶置縣、因茶致富、因茶興業的安化縣。4月7日,記者跟隨“助力茶鄉向振興新聞戰線安化行”采風活動,一探茶葉“點綠成金”的傳奇故事。

      “山崖水畔,不種自生”,安化境內多山,平均海拔在600米以上,全年溫和濕潤、云霧繚繞,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讓這里的茶葉遍布各處、品質上乘。在名茶眾多的中國,“安化千兩茶”更是享有“世界茶王”和“中國茶文化的化身”之美譽。

      據史料記載,安化黑茶載于唐、興于宋、貢于明、盛于清,是“儲邊易馬”的官茶,在清代就曾沿著萬里茶路遠銷中亞、歐洲。關于茶葉,這里有著數不清的故事與傳承。幾百年來,茶馬古道上駝鈴聲聲,將安化黑茶載入歷史、傳向世界。

      作為“中國黑茶之鄉”,黑茶是安化的底蘊和符號。近年來,安化縣以資江為軸心,布局建設黑茶小鎮,以茶為基礎、旅為媒介、文為內涵、體為活力、康為延伸,大力推進茶旅文體康融合發展。

      因社會變遷曾一度沉寂的安化茶葉,在新時代終于重綻新的光彩。安化依托茶產業,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一路上走得越來越穩健?,F在安化是湖南唯一一個茶業綜合產值破百億的縣(區),2022年,安化縣茶業綜合產值高達238億元。同時,安化以文化振興帶動鄉村振興的路線取得了顯著成果,茶旅文體康融合發展態勢良好,2022年茶旅產業接待游客91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95億元。安化茶制作技藝也被更多人關注,2022年,安化千兩茶制作技藝和茯磚茶制作技藝,被列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如今,每年都會有許多游客慕名而來,在春光爛漫之時,觀萬山翠綠、品悠悠茶香。安化茶產業及相關從業人員近40萬人,當地還培育了1.5萬余名茶藝師,讓他們“走出去”推廣安化黑茶文化。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選擇回到家鄉,從事與茶有關的工作。“茶三代”龔意成碩士畢業后就毅然決然選擇了回鄉創業。采茶間隙,他放下茶簍休息時,指著延綿的茶山說:“這是一份應該堅守的傳承,而我們在做的就是三件事:守一座山寒來暑往,守一杯茶青壁相伴,守一顆心只待茶香。”安化通過這種“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讓更多人來到安化、了解安化、愛上安化。

      一片葉子成就了一個產業,富裕了一方土地,滋養了一方百姓。四月的清晨,被薄霧輕籠的安化充滿了詩意,一城山水色如夢如幻。但這里不僅有詩意更有著遠方,隨著太陽一同升起的,還有36萬畝茶園里悠揚的采茶歌,大家唱著歌穿梭在茶園中,仿佛一只只蹁躚起舞的蝴蝶。茶香滿溢的山頭與街道充滿著幸福的笑容,清新的香氣讓這座小城的人們心安。因為他們知道,這縷縷茶香飄向的是更加光明而美好的未來。
    【編輯:唐錦 張花】
    >>我要舉報

    衡陽日報電子報

    衡陽晚報電子報

    回頂部 到底部
    超碰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