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 id="woeas"><label id="woeas"></label></tr>
<td id="woeas"></td>
<object id="woeas"><strong id="woeas"></strong></object>
    <p id="woeas"></p>
  1. <track id="woeas"><ruby id="woeas"><tt id="woeas"></tt></ruby></track>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衡陽市生態環境局蔣云新

    生態安全是指生態系統的健康和完整情況,是人類在生產、生活和健康等方面不受生態破壞與環境污染等影響的保障程度,包括飲用水與食物安全、空氣質量與綠色環境等基本要素。生態安全作為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領域,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是國土安全的重要屏障,是資源安全的重要基礎,是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經濟安全的基本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各部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總體國家安全觀,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完善維護國家生態安全體制機制,堅持不懈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有效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面推動生態環境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切實維護了國家生態安全,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逐步提升。

    經過長期發展,我國逐步建立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維護生態安全的法律制度:一是聚焦自然資源保護利用,以種類區分的自然資源單行法律。主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等;二是聚焦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在環境管控方面的法律。主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等;三是聚焦綠色發展、重要區域等,各有側重的生態文明建設相關法律。主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等。但我國在維護生態安全方面仍然面臨諸多挑戰。一是傳統產業所占比重較高,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科技產業尚未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能源結構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二是重點區域、重點行業污染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任務艱巨,資源環境對發展的壓力越來越大。三是森林、草原、荒漠、河湖、濕地和生物多樣性等受到的脅迫依然嚴重,生態環境領域違法犯罪形勢仍然嚴峻復雜。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打響“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全力整治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推動維護生態安全取得明顯成效。一是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2022年我市環境空氣質量首次全域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市城區環境空氣質量連續3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市城區PM2.5、PM10年均濃度同比2018年分別降低25.6個百分點和25.8個百分點,其中PM2.5年均濃度是我市有監測記錄以來最低濃度;湘江干流衡陽段水質均值達到Ⅱ類水質標準,國控斷面水環境質量改善幅度排名全省第一、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第27;土壤生態環境穩定可控。二是自然生態系統逐步完善,全市已建成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35個,分布在轄區12個縣市區,其中有9個自然保護區(1個國家級、3個省級、5個縣級),4個風景名勝區(1個國家級、3個省級),7個濕地公園(5個國家級、2個省級),3個省級地質公園,10個森林公園(5個國家級、3個省級、2個縣級),1個國家級石漠公園,1個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三是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全市分布的陸生野生動物有353種,其中獸類54種、鳥類236種、爬行類42種、兩棲類21種;全市已記錄高等植物266科、973屬、2149種,其中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8種,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26種。四是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規劃至2035年,全市劃定生態保護紅線1809.54平方千米,占市域國土面積15299.18平方千米的11.83%。
    【編輯:梁麗君 張花】
    >>我要舉報

    衡陽日報電子報

    衡陽晚報電子報

    回頂部 到底部
    超碰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