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總書記囑托寫在衡州大地上
衡陽日報全媒體記者向吟吟 通訊員王帥 劉志達
9月21日,對于政協人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日子。73年前,人民政協正式成立。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來湖南考察調研,對政協委員提出了“更好地聯系和服務所在界別群眾”的殷殷囑托。
在黨的二十大即將勝利召開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兩周年之際,衡陽市政協在全市上下開展“喜迎二十大委員在行動”系列活動。
在“9·21委員活動日”的集結號下,全市各地的3300多名政協委員,依托遍布城鄉、黨派、界別的312個委員工作室,深入開展爭當“八大員”活動。深入一線調研考察、聚焦群眾關切協商對話、為民解憂辦實事好事......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從重實干、出實招、求實效出發,在增信心、暖人心、聚民心上用力,集中開展了220多場豐富多彩的活動,用忠誠履職的“委員作業”,把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寫在了衡州大地上,讓群眾真切感受到“政協離我們很近,委員就在身邊”。
共話打造國家先進制造業新高地
“建議市里在技改投資、稅收、人力等方面給予專項補貼,推動輸變電產業鏈做大做強。”“要更好地謀劃好頂層設計,因地制宜做好產業規劃,全力提升衡陽輸變電產業集聚承載能力。”......21日下午,一場別開生面的協商座談會在雁峰區政協經濟界別委員工作室舉行。政協委員、企業代表、行業專家和相關黨政部門負責人匯聚一堂,
聚焦“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新高地”協商交流、建言獻策。一條條建議如一陣陣清風,吹向了整個會場。
市委書記劉越高認真傾聽,不時用筆記錄。“委員們關于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新高地的意見建議,有思想見地,具有操作性針對性,要拉出清單,研究落實,運用好協商的成果。”他還要求政協委員要發揮優勢建真言、獻良策,積極作為當表率、促發展,凝心聚力齊心干、共奮斗,為推動衡陽制造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政協將持續圍繞打造國家先進制造業新高地課題,一年一個主題,一年接著一年協商,形成系統性履職成果,將其打造成本屆政協的履職品牌。”市政協主席劉麗華如是說。
市政協經濟科技和外事委員會采取“委員工作室+商、協會”運行模式,將委員工作室建在了商會、協會所在地,幫助企業紓困解難、提振信心。并定期召開青年企業家座談會,零距離引導各類商會、協會和青年企業家抱團發展,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發展共贏,為衡陽制造業發展廣泛匯聚智慧、凝聚力量。
市政協優化營商環境調研組向市委提出了推動“非禁即入”落細落實、提升政務服務效能、加強在衡企業家的人文關懷等11條具體意見的優化營商環境建議案,持續不斷為衡陽制造業助力打造優良的營商環境。
共繪用心用情服務民生新答卷
讓政協走進群眾,最根本的還是要直面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反映群眾心聲,紓解群眾難事。
“委員活動日”期間,市政協聚焦“口腔醫療市場健康發展”“開辦長者食堂”“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建會入會及權益保護”“規范提升農民合作社”等課題,以及市政府民生實事實施情況開展協商監督,并積極投身防疫、抗旱、助困、支教、義診、創文等志愿服務和公益活動第一線,以實際行動在群眾心中深深地烙下“人民政協為人民”的印記。
從“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民主監督,到防汛搶險,再到抗旱保收,農業界別的委員作業寫在了田間地頭。他們圍繞農田灌溉設施建設、運轉情況開展調研視察,為農村打水井、通水渠、建電站獻計出力,為農田“解渴”,為百姓“分憂”。位于衡邵干旱走廊上的衡南縣相市鄉許田村,在歐陽海灌區東支干渠通水現場,該鄉鎮同志激動地向委員表示致謝:“多虧你們的助力,渠道時隔24年再次通水,可以增加灌溉面積3000畝,解決了許多農民盼望了20多年的事。”
在塔山瑤族鄉,省政協委員盤玖仁在教師崗位上堅守了29年。2年前,他參加了習近平總書記在長沙主持召開的基層代表座談會,向總書記匯報了塔山瑤族鄉教育事業發展情況。他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始終堅守三尺講臺,并為鄉村教育的發展鼓與呼,有效幫助塔山瑤族鄉改善了教學條件和教育質量。
同樣是在塔山鄉,由于政協委員的一條微建議,省、市、縣三級政協聯動,推動相關部門在這里新建6個通信基站,助推打通塔山瑤族鄉通訊“最后一公里”。9月17日,省政協副主席李民帶隊再次走進塔山,就微建議辦理情況“回頭看”,瑤族鄉親們唱瑤歌、跳瑤舞、送錦旗,對政協委員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共建天藍地綠水清美麗新家園
建設一個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家園,是廣大人民的共同心愿。市政協聚焦生態環保,一手抓高質量、有見地的建言資政,一手抓廣范圍、有深度的凝聚共識,助力打贏藍天、綠水、凈土保衛戰,群眾身邊的生態環境有了看得見摸得著的改變。
護好“水缸子”,守好“一江四水”。市政協圍繞湘江保護和治理工作,連續推出了“一江四水”凈水行動專題協商、飲用水源地保護民主評議、湘江生態環境保護專項民主監督等“守護好一江碧水”協商組合拳。
彭彬彬委員反映關注湘江水質的微建議引起省直部門的高度重視,推動建立全省藍藻水華聯防聯控機制,聯動確保湘江沿線飲用水安全,有力守護老百姓的“水缸子”。
衡山縣政協以“守護一江碧水委員在行動”為主題,持續推動萱洲濕地公園環境保護與治理,監測到的鳥類由規劃時的85種上升到現在的139種,新增了54種。
在“凈土”保衛戰上,辛俊亮委員的提案推動了全市56家生產礦山在2022年前逐步完成綠色礦山的改造。其中,常寧市水口山鉛鋅礦區對位于柏坊鎮斗嶺村3處露采場、1處煤矸石堆、1處工業廣場等開展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種植桂花、茶花等綠植1.2萬余株,播撒灌木草籽面積8萬余平方米,建設斗嶺村生態園。
從會場到工廠、從社區到田間、從校園到醫院,“委員活動日”活動密織“連心網”?;顒蝇F場的群眾紛紛表示,“委員活動日讓委員走到我們身邊,方便了群眾、服務了百姓,我們有困難能找、有訴求能說、有建議能提,這樣的活動我們真心歡迎!”
9月21日,對于政協人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日子。73年前,人民政協正式成立。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來湖南考察調研,對政協委員提出了“更好地聯系和服務所在界別群眾”的殷殷囑托。
在黨的二十大即將勝利召開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兩周年之際,衡陽市政協在全市上下開展“喜迎二十大委員在行動”系列活動。
在“9·21委員活動日”的集結號下,全市各地的3300多名政協委員,依托遍布城鄉、黨派、界別的312個委員工作室,深入開展爭當“八大員”活動。深入一線調研考察、聚焦群眾關切協商對話、為民解憂辦實事好事......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從重實干、出實招、求實效出發,在增信心、暖人心、聚民心上用力,集中開展了220多場豐富多彩的活動,用忠誠履職的“委員作業”,把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寫在了衡州大地上,讓群眾真切感受到“政協離我們很近,委員就在身邊”。
共話打造國家先進制造業新高地
“建議市里在技改投資、稅收、人力等方面給予專項補貼,推動輸變電產業鏈做大做強。”“要更好地謀劃好頂層設計,因地制宜做好產業規劃,全力提升衡陽輸變電產業集聚承載能力。”......21日下午,一場別開生面的協商座談會在雁峰區政協經濟界別委員工作室舉行。政協委員、企業代表、行業專家和相關黨政部門負責人匯聚一堂,
聚焦“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新高地”協商交流、建言獻策。一條條建議如一陣陣清風,吹向了整個會場。
市委書記劉越高認真傾聽,不時用筆記錄。“委員們關于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新高地的意見建議,有思想見地,具有操作性針對性,要拉出清單,研究落實,運用好協商的成果。”他還要求政協委員要發揮優勢建真言、獻良策,積極作為當表率、促發展,凝心聚力齊心干、共奮斗,為推動衡陽制造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政協將持續圍繞打造國家先進制造業新高地課題,一年一個主題,一年接著一年協商,形成系統性履職成果,將其打造成本屆政協的履職品牌。”市政協主席劉麗華如是說。
市政協經濟科技和外事委員會采取“委員工作室+商、協會”運行模式,將委員工作室建在了商會、協會所在地,幫助企業紓困解難、提振信心。并定期召開青年企業家座談會,零距離引導各類商會、協會和青年企業家抱團發展,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發展共贏,為衡陽制造業發展廣泛匯聚智慧、凝聚力量。
市政協優化營商環境調研組向市委提出了推動“非禁即入”落細落實、提升政務服務效能、加強在衡企業家的人文關懷等11條具體意見的優化營商環境建議案,持續不斷為衡陽制造業助力打造優良的營商環境。
共繪用心用情服務民生新答卷
讓政協走進群眾,最根本的還是要直面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反映群眾心聲,紓解群眾難事。
“委員活動日”期間,市政協聚焦“口腔醫療市場健康發展”“開辦長者食堂”“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建會入會及權益保護”“規范提升農民合作社”等課題,以及市政府民生實事實施情況開展協商監督,并積極投身防疫、抗旱、助困、支教、義診、創文等志愿服務和公益活動第一線,以實際行動在群眾心中深深地烙下“人民政協為人民”的印記。
從“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民主監督,到防汛搶險,再到抗旱保收,農業界別的委員作業寫在了田間地頭。他們圍繞農田灌溉設施建設、運轉情況開展調研視察,為農村打水井、通水渠、建電站獻計出力,為農田“解渴”,為百姓“分憂”。位于衡邵干旱走廊上的衡南縣相市鄉許田村,在歐陽海灌區東支干渠通水現場,該鄉鎮同志激動地向委員表示致謝:“多虧你們的助力,渠道時隔24年再次通水,可以增加灌溉面積3000畝,解決了許多農民盼望了20多年的事。”
在塔山瑤族鄉,省政協委員盤玖仁在教師崗位上堅守了29年。2年前,他參加了習近平總書記在長沙主持召開的基層代表座談會,向總書記匯報了塔山瑤族鄉教育事業發展情況。他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始終堅守三尺講臺,并為鄉村教育的發展鼓與呼,有效幫助塔山瑤族鄉改善了教學條件和教育質量。
同樣是在塔山鄉,由于政協委員的一條微建議,省、市、縣三級政協聯動,推動相關部門在這里新建6個通信基站,助推打通塔山瑤族鄉通訊“最后一公里”。9月17日,省政協副主席李民帶隊再次走進塔山,就微建議辦理情況“回頭看”,瑤族鄉親們唱瑤歌、跳瑤舞、送錦旗,對政協委員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共建天藍地綠水清美麗新家園
建設一個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家園,是廣大人民的共同心愿。市政協聚焦生態環保,一手抓高質量、有見地的建言資政,一手抓廣范圍、有深度的凝聚共識,助力打贏藍天、綠水、凈土保衛戰,群眾身邊的生態環境有了看得見摸得著的改變。
護好“水缸子”,守好“一江四水”。市政協圍繞湘江保護和治理工作,連續推出了“一江四水”凈水行動專題協商、飲用水源地保護民主評議、湘江生態環境保護專項民主監督等“守護好一江碧水”協商組合拳。
彭彬彬委員反映關注湘江水質的微建議引起省直部門的高度重視,推動建立全省藍藻水華聯防聯控機制,聯動確保湘江沿線飲用水安全,有力守護老百姓的“水缸子”。
衡山縣政協以“守護一江碧水委員在行動”為主題,持續推動萱洲濕地公園環境保護與治理,監測到的鳥類由規劃時的85種上升到現在的139種,新增了54種。
在“凈土”保衛戰上,辛俊亮委員的提案推動了全市56家生產礦山在2022年前逐步完成綠色礦山的改造。其中,常寧市水口山鉛鋅礦區對位于柏坊鎮斗嶺村3處露采場、1處煤矸石堆、1處工業廣場等開展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種植桂花、茶花等綠植1.2萬余株,播撒灌木草籽面積8萬余平方米,建設斗嶺村生態園。
從會場到工廠、從社區到田間、從校園到醫院,“委員活動日”活動密織“連心網”?;顒蝇F場的群眾紛紛表示,“委員活動日讓委員走到我們身邊,方便了群眾、服務了百姓,我們有困難能找、有訴求能說、有建議能提,這樣的活動我們真心歡迎!”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