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聚力中心化進程綜述






文/圖衡陽日報全媒體記者胡建軍 通訊員王靈芝
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也是我市聚力中心化進程的攻堅之年,市委十二屆三次全會審議通過了《關于全力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加快推進區域中心化進程的意見(審議稿)》,體現了市委只爭朝夕的拼勁和銳意進取的干勁,彰顯了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擔當作為。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市市場監管局)堅持“監管嚴而又嚴,服務優而又優”的理念,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優化營商環境。
今年上半年,我市規模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2%,工業企業實繳稅金29.65億元,同比增長6.5%,居全省第一。截至2022年8月底,全市市場主體總量517791戶,今年1--8月份,全市凈增市場主體79557戶,凈增企業13416戶,實現了市場經濟運行效率、市場主體活力雙增長,為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奮力書寫新時代的“衡陽答卷”貢獻了市場監管力量。
圍繞“放”激發活力,市場準入更加寬松便捷
“現在只要企業作出書面承諾,按照承諾即換證審批流程,最快一天就能辦結藥品零售許可證換證事項,真是太方便了。之前,按照程序最快也要40多個工作日......”7月,湖南國大民生堂藥房連鎖有限公司耒陽片區經理胡先生,從耒陽市市場監管局拿到公司五一路門店換發后的《藥品經營許可證》感慨不已。
“承諾即換證”是指《藥品經營許可證》有效期屆滿后向市場監管部門作出書面承諾,提交換證申請后,即可換發新證的工作方式。該制度是市場監管部門聚力“中心化”,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優化營商環境,通過“放”激發活力,讓市場準入更加寬松便捷的縮影。
記者了解到,“承諾即換證”并不是放松監管,而是企業按照《藥品管理法》《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等法律法規進行自查自糾,以承諾換證為先,違諾重懲于后,重在將監管重心向“事中事后”轉移,以此打造誠實守信的經營環境,更大限度地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敏介紹,今年市場監管部門聚力“中心化”,對照“兩個清單”,深化“證照分離”改革;對藥品零售企業實行“承諾即換證”;將第二類醫療器械零售備案,第三類醫療器械零售許可的權限(委托)下放至縣級市場監管部門;推行市場主體集群注冊;推行企業開辦“一窗辦、一網辦、一次辦”;為經營困難的市場主體提供歇業“緩沖期”等,力爭實現“六保”目標。
“我們公司是今年2月份注冊成立的,辦完全部手續只用了一天,還免除了刻制公章以及其他的費用,節省了1000多元的開辦費用,這樣的便民之舉很實在,也讓我們很安心......”4月26日,衡陽偉創科技有限公司行政部負責人張開發說起企業開辦過程,感慨不已。
今年以來,我市把市場主體倍增工程和高質量發展作為“一號工程”和“一把手工程”來抓,全市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凝心聚力,積極開展“育苗”“護苗”“壯苗”三大行動,優化了市場準入、監管執法、企業發展三大環境,確保了市場主體穩存量、擴增量、提質量。
“請您先把食品經營許可證申請書填寫好......”5月20日,在市政務服務中心行政審批窗口,王敏以“坐窗辦”形式,為辦事群眾提供面對面服務。
市市場監管局根據省、市《開展“走流程、解難題、優服務”行動方案》,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的突出問題,梳理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的突出問題,聚焦高頻事項、群眾“急難愁盼”事項,要求局班子成員不定期在服務窗口體驗辦事流程,找準“難”的癥結,找出“堵”的原因,推動各級各部門轉變作風、改進工作、優化流程,實現“免證辦”“容缺辦”新突破,持續優化我市營商環境。
突出“管”嚴格約束,市場競爭更加公平有序
市市場監管局將加強組織領導,嚴格責任落實,堅持“雙隨機、一公開”、質量監管常態化,開展“守底線、查隱患、保安全”“十二大攻堅行動”等嚴格約束市場主體,確保市場競爭更加公平有序。
在“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常態化中,我市出臺了《衡陽市市場監管領域全面推行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實施方案》及聯席會議制度等文件,建立了“政府主導、市監抓總、部門合力”的工作機制,召開了全市“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聯席會議暨優化營商環境“市場監管”指標工作推進會。
截至目前,全市已制定或接受抽查任務數773項,啟動抽查任務650項,抽取執法人員2454人次,抽取檢查對象7761戶,編印了《衡陽市市場監管領域部門聯合抽查事項清單(第一版)》,共計抽查事項清單269項。
上半年,市市場監管局進一步加強質量監管,檢定計量器具5.77萬臺件,免征203.18萬元,檢定安裝出租車計價器600余臺;上報認證活動929次,檢查認證活動(事中)54次;建成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全市進口冷鏈食品2.2萬噸,發現并整改問題1298個。
9月9日,2022年衡陽市“質量月”活動啟動,以“推動質量變革創新促進質量強國建設”為主題,通過深入開展首席質量官培訓、質量幫扶行動、強化消費維權、實驗室開放日、“黨建引領、助力百企”高質量發展知識講座等主題活動,引導全社會增強質量意識,積極營造政府重視質量、企業追求質量、社會崇尚質量、人人關注質量的良好氛圍,大力提升我市質量總體水平。
去年以來,我市質量工作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和省市場監管局決策部署,全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評選出市長質量獎12個,質量工作在全省考核中名列前茅;耒陽市質量工作獲得省政府真抓實干督查激勵表彰;國家油茶產品質量檢驗中心(湖南)項目申報獲得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批準,實現我市國檢中心“零”的突破。
在“守底線、查隱患、保安全”專項行動中,全市市場監管系統加大肉制品、乳制品、大米糧食、進口冷鏈食品等重點品種食品監管力度,檢查經營單位39793家次,發現風險隱患2102個,整改1918個;著力抓好“四類藥品”監管,發揮藥店“哨卡”作用,篩查風險信息700余條,核實真實黃碼人員信息92條、真實紅碼人員信息2條。
通過深化“十二大攻堅行動”,對3569家次藥械化生產經營和使用單位進行檢查,整改282家,停業整頓57家,強化了安全用藥保障;檢定特種設備10668臺、壓力管道113km、氣瓶8.5萬只,安裝和監檢特種設備1688臺、壓力管道69km、制造和監檢特種設備1817臺、氣瓶38萬只;辦結消費投訴舉報6968件,立案91起,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17.57萬元。
今年以來,全市市場監管系統堅持“整改為主、打擊典型”,打造“有溫度的執法”。強化民生領域的價格監管,落實涉企價費優惠政策,為居民和企業節約成本開支3000余萬元。監測廣告7.2萬余條次,整治了虛假廣告和商業炒作重大敏感事件的行為。強化網絡交易監管,監測電商平臺750個次,檢查網絡商戶4015個次,實地走訪23次,發現問題55個,移交案件線索11條。檢查考點學校食堂351家(次),檢查周邊食品經營單位1516家(次),出動執法人員7688人(次),確保“三考”期間食品安全“零事故”。
王敏介紹,無數現實例子告訴我們,以法為尺、依法執法是實現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而有溫度的執法目的是提升執法水平,改變執法的態度。其中對符合法定條件的輕微違法行為減罰甚至免罰符合責罰一致的原則,彰顯了法治精神。
強化“服”助力發展,助企服務更加主動高效
“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是黨中央的重要要求。9月5日,市市場監管局聯合市發改委等13家單位,舉辦全市首屆“個體工商戶服務月”活動,進一步做好個體工商戶健康發展的服務。
今年以來,市市場監管局堅持以企業需求為出發點和著力點,不斷汲取時代能量、比學趕超,用新理念提出新思路、用新舉措應對新情況、用新辦法解決新問題,持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續推進清單式改革,提供一站式服務,助力重點產業創新發展,不斷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推進清單式改革,清單之外“零門檻”。貫徹落實湖南省第一批“證照分離”改革事項(共106項),減少審批環節21項,合并10項,縮減許可申報資料27項。在全省率先實行住所登記承諾制,開展公平競爭審查,梳理全市各級各部門出臺的文件8000余份,清理13份,嚴禁在涉企許可事項清單外設置市場準入門檻。
提供一站式服務,登記審批“零時差”。全面推行“一網通辦”,做到“一碼知曉流程、一屏互動操作、一網完成辦理”,全市企業新設網辦率達93%,居全省前列。推行“一窗通辦”,對企業開辦申請事項實行一次告知、“容缺受理”,和“一站式”審批。推行“一件事一次辦”,企業設立登記6個聯辦事項可“一次辦結”。企業開辦全流程辦理時限壓縮到0.5個工作日以內。
開展體驗式調查,便民服務“零距離”。以角色互換的方式開展商事制度改革體驗行動,發現問題、補齊短板。聘請專業團隊拍攝宣傳視頻上傳至官網和公眾號,在全市重點路段顯示屏播放9萬余次;在政務服務中心設置幫辦窗口,為企業免費提供幫辦電腦、電話咨詢等服務4000余次;免費發放辦事指南2萬余冊,為企業提供全程幫辦服務1000余件;免費為新開辦企業刻印首套四枚公章,推行企業注銷便利化等。
護衛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助力重點產業創新發展。出臺《衡陽市知識產權保護與促進行動方案》《關于申報2021年度知識產權培育資助的通知》等文件,資助企事業單位申報知識產權培育項目,通過項目的開展,全面推動優化營商環境對知識產權工作在高價值專利培育、密集性知識產權培育、企業知識產權貫標、知識產權國際布局、地理標志運用保護、知識產權服務建設等方面的要求得到不斷完善和優化。
2019--2021年,我市知識產權工作連續三年在全省績效考核中穩居前茅。全市有效注冊商標突破5.1萬件,今年1-7月,全市專利授權3321件,同比增長38.63%,PCT專利申請達到60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4.33件。
>>我要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