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 id="woeas"><label id="woeas"></label></tr>
<td id="woeas"></td>
<object id="woeas"><strong id="woeas"></strong></object>
    <p id="woeas"></p>
  1. <track id="woeas"><ruby id="woeas"><tt id="woeas"></tt></ruby></track>

    標準化賦能精細化管理,讓“三江六岸”水更清、岸多彩、景更美

    點擊查看原圖

      文/ 衡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胡亞華 通訊員 伍莉 圖/衡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羅茂盟

      仲秋時節,漫步在雁城“三江六岸”,滿眼金黃,花枝爛漫,多彩迷人,蜿蜒曲折的木棧道將綠地、水系串珠成鏈,精美別致、舒適宜游的“口袋公園”,錯落有致的園林景觀......一幅自然和諧的江景水岸秀美新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目前,納入市沿江風光帶事務中心統一維護和管理的湘江東、西岸,蒸水南、北堤以及蒸水西堤風光帶,全長24.43公里,綠化面積74.83萬平方米,市政設施面積65.47萬平方米。

      2021年,我市城鄉治理標準化工作開展以來,市沿江風光帶事務中心高效利用現有資源,立足實際,聚焦“為民辦實事”實踐活動,將有限的財政資金向民生領域傾斜,進一步管好用活“錢袋子”,嚴控和壓減一般性支出,保障重點領域支出,以標準化賦能沿江風光帶精細化管理,將“三江六岸”風景打造得更迷人。

      不斷改革管護模式,下好創新驅動先手棋。市沿江風光帶事務中心對沿岸綠植病蟲害防治,以無人機組替代了人工噴灑,節約資金的同時,消除了噴灑的盲區和死角;保護珍貴大樹資源,提升城市景觀品位和文化內涵,讓高齡大樹“老有所養”,對“三江六岸”高齡大樹開展了摸底調查及全面“體檢”,替每一棵樹木建立了“電子檔案”,實行“一樹一策”,通過健康評估、安全監測以及搶救復壯等手段,對樹木進行精準的監測保護。采用打磨拋光新工藝,對沿江護欄“牛皮癬”進行徹底清除,重煥麻石護欄天然光澤,設法探索解決問題的新方法,降低養護成本,提升維護效益。

      標準化賦能精細化管理,令河堤江岸風景更迷人。市沿江風光帶事務中心聚焦市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在細節上用力,讓游人處處感受到溫暖的城市風情。好鋼用在刀刃上,優先確保沿江風光帶重要節點的維修,讓百姓休閑游覽越來越便捷、舒適。湘江西岸千噸級碼頭廣場30座花壇,經過精心維修之后,徹底消除了安全隱患,廣場內的活動風雨無阻,歡聲陣陣。湘江西岸瀟湘苑、學宮苑以及湘江東岸風帆廣場今年進行了全面提質改造,花木扶疏,移步換景;湘江東岸護欄除銹刷漆,“換膚”美顏,景色清秀,別有一番韻味,不少市民、游客慕名而來,流連忘返,樂享精致的園林景觀休閑娛樂。

      完善公共服務設施,綻放景觀長廊文化魅力。持續晴熱干旱,市沿江風光帶事務中心全力保障綠化苗木安全度夏,科學合理開展抗旱保綠,今年為湘江東岸風光帶河堤邊坡綠化植被生態修復的示范段安裝了噴灌系統,新購12臺便攜式可移動的柴油機抽水泵,就近直接從河里抽水抗旱;為凸顯衡陽文化的厚重底蘊,今年上半年對湘水明珠文化公園城市休閑長廊刻字進行全面修繕,將沿江風景與歷史人文景觀連貫起來,凸顯湖湘文化和臨江景觀,使濃厚的湖湘文化、源遠流長的文明歷史貫穿整個生態風光帶。湘江兩岸樹木今年多了300多塊新版“身份證”,通過掃二維碼,傳播科普植物知識,添增趣味性,讓市民充分領略園林文化之美。

      近日,市財政局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科一行在沿江風光帶進行實地調研時,點贊濱江景觀:“疊水相映成趣,風景如詩如畫”。順應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市沿江風光帶事務中心十四五期間決心逐步將沿江風光帶打造成以“三江六岸”為構圖特色的城市景觀體系,使之成為體現衡陽個性特色的城市文化生態長廊。同時,不斷提升服務品質,讓市民休閑觀景更加便捷、舒適。市沿江風光帶事務中心將進一步提升沿江風光帶園林景觀的顏值和氣質,在臨水河灘上進行大面積的花卉播種和水生植物栽種,增添水岸野趣,讓水更清、岸多彩、景更美,為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加快推進“三強一化”建設貢獻城管力量。
    【編輯:唐錦 雷昕】
    >>我要舉報

    衡陽日報電子報

    衡陽晚報電子報

    回頂部 到底部
    超碰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