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 id="woeas"><label id="woeas"></label></tr>
<td id="woeas"></td>
<object id="woeas"><strong id="woeas"></strong></object>
    <p id="woeas"></p>
  1. <track id="woeas"><ruby id="woeas"><tt id="woeas"></tt></ruby></track>

    以文鑄魂,奏響文化強市“交響樂” ----八論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本報評論員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一座城市的高度,不僅關乎鱗次櫛比的高樓、四通八達的道路、琳瑯滿目的街區和昂揚向上的GDP增長線,更取決于文化內涵和精神高度。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文化是城市的根和魂。腹有詩書氣自華,人如此,城市亦然。城市只有以文化為基石,才能真正建立起發展的信心。沒有文化的繁榮,就不會有繁榮的城市。沒有文化的豐盈,人民的美好生活就會大打折扣。

           黨的二十大報告鮮明指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這為新時代新征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進一步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就是要以文鑄魂,多管齊下,奏響文化強市“交響樂”,為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加快推進“三強一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衡陽提供豐潤精神滋養和強大精神動力。

           奏響文化強市“交響樂”,要著力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是一件盡精微而致廣大的事業,一個陌生人的微笑、一句親切的問候、一次善意的幫忙,就是滋養文明的土壤。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又是一場“持久戰”,需要在輿論宣傳、社會教育、文藝創作、公共文化等方面齊發力,久久為功、持之以恒。我們要以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大力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培育傳承良好家風家教、校風校訓、企業精神和鄉賢文化。推進婚喪習俗改革,大力移風易俗。全域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完善志愿服務體系,持續擦亮“衡陽群眾”志愿服務品牌。要大力宣傳衡陽身邊好人、道德模范,成就整個城市“向善而生”的底蘊。

           奏響文化強市“交響樂”,要著力加快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建設。堅持每年辦好一批文化實事,著力打造一批“最衡陽”的文化標識。完善公共文化設施,推進文化場館建設,健全監管體系,凈化文化市場。挖掘整理并傳承保護好衡州花鼓戲、衡陽湘劇、祁劇、衡山影子戲、南岳廟會等地方傳統文化,努力申報一批國家、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快衡陽文化“走出去”步伐,通過宣傳先賢、先烈和先進,講好衡陽故事,傳播衡陽聲音,擴大衡陽影響。

           奏響文化強市“交響樂”,要著力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舞活南岳衡山這個龍頭,進一步豐富旅游業態,完善“吃住行游購娛”各旅游要素,提供更多的旅游產品,形成文旅康養新藍海;實施城區“中心化”戰略,整合城區文旅資源,把散落在城區的東洲島、石鼓書院、湘南學聯、回雁峰等景區整合營運。

           實施“衡陽人游衡陽,周邊人游衡陽”“引客入衡”“送客入村”工程,讓川流不息的旅游大巴和自駕車隊成為城鄉一道靚麗的風景。

           奏響文化強市“交響樂”,要著力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推進文化精品工程,提升文藝原創能力,推出一批具有衡陽特色、彰顯衡陽文化的文藝精品力作,完成電影《援軍明日到達》拍攝。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更好發揮檔案館、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作用,提檔升級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提高文化創新能力,打造新文創產業基地,大力發展和培育移動多媒體、網絡電視、創意設計、新聞出版、影視制作和廣告會展等文化科技融合新產品。充分運用好新時代文明實踐“屋場懇談會”“廣場故事會”“校園思享會”“大眾讀書會”和“音樂黨史課”(“四會一課”),讓群眾成為文化活動的“主角”。持續開展“周末百姓劇場”“廣場旬旬演·社區周周樂”“歡樂瀟湘·幸福衡陽”“雁城市民課堂”等活動,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上見真章,求實效。

           “追風趕月莫停留,平蕪盡處是春山。”新時代的衡陽,必將以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的文化氣度,以高度的文化自覺推動高質量發展。讓我們激揚氣呑萬里如虎的雄風,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奏響文化強市的時代強音!
           
    【編輯:唐錦 雷昕】
    >>我要舉報

    衡陽日報電子報

    衡陽晚報電子報

    回頂部 到底部
    超碰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