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 id="woeas"><label id="woeas"></label></tr>
<td id="woeas"></td>
<object id="woeas"><strong id="woeas"></strong></object>
    <p id="woeas"></p>
  1. <track id="woeas"><ruby id="woeas"><tt id="woeas"></tt></ruby></track>

    創新求強,繪就民生“幸福圖”----衡南縣創新模式推進“一老一小”工作紀實


           衡南縣委書記胡果雄調研關愛留守兒童工作。


           衡南縣縣長許達調研“幸福屋場”養老工作。


           衡南縣委副書記胡瓊峰與“花朵”“面對面”。


           集中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


           打好“組合拳”,織密“關愛網”。

           文/圖 衡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謝應龍 通訊員 謝旺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近年來,衡南縣堅持向改革要動力、以改革促發展,持續鞏固拓展屋場懇談會制度、“家校共育、三三五”工程等改革成果,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著重辦好一批惠及面廣、群眾呼聲高的重點民生實事,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縣人民。

           水有源,故其流不窮;木有根,故其生不窮。民生是老百姓最實在的日常生活,是群眾最牽腸掛肚的問題。而民政工作恰恰正是一頭連著“民”,一頭連著“政”,是政府聯系困難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社會和諧的“晴雨表”和“顯示器”,是解決民生問題的“兜底線”。

           如何躬身為“橋”,上替政府分憂,下為民眾解愁?近年來,衡南縣民政局將“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作為一切行動的指南,憑借“雖非親骨肉,依然父母心”的大愛情懷與奮勇擔當,不斷保護好未成年人的權利;以實際行動詮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傳統美德,奮力推行“屋場+養老”新模式,不斷提升老年群體幸福感......衡南民政人就是這樣以“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姿態,服務“一老一小”事業;以“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這種念茲在茲的行動,把心血付在增進“一老一小”的福祉上。

           老年群體:幸福著你的幸福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腳!生活在衡南的老年群體,真的是要通過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才足以表達自己得到這份幸福后的喜悅!

           什么是幸福?老年群體對于自己幸福感評判的標準是什么?

           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夢想不會自動成真!而是靠大家齊奮斗才會出來的。在他們的眼里,正是有了一大批默默耕耘者,始終保持一往無前的拼搏姿態,凝心聚力、踔厲奮發,撲下身子、真抓實干,鋪就了衡南一張水陸空立體交通網,織出了一片鄉村振興、生態宜居、產業興旺的幸福勝景,才讓他們的老年故事“講”得通透而精彩。

           而他們幸福的背后,是衡南縣委、縣政府和社會各界對養老事業濃濃的情懷,深深的愛。近年來,該縣投入近1000萬元,作為農村養老服務點的啟動和引導資金,帶動鄉賢們共捐助資金2000多萬元,為屋場養老建設建造了一批樣板。

           治國有常,利民為本。2022年4月21日,《人民日報》發表衡南縣委書記胡果雄署名文章《屋場懇談會激發治理效能》,文章總結了近年來屋場懇談會取得的實效:推動政策在群眾家門口宣講、民意在群眾家門口聽取、矛盾在群眾家門口化解、難題在群眾家門口解決、發展在群眾家門口謀劃......這一切,都凸顯著衡南縣因勢而謀、借勢成事的那一份責無旁貸。

           夕陽無限好,幸福屋場親。衡南縣委副書記、縣長許達表示,衡南縣大力延伸農村養老網絡,將過去的縣、鄉(鎮)、村三級養老,一直延伸到農村屋場(小區),老人們幸福地在家門口享受養老服務,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抱團互助、慈善助力、村集體經濟反哺養老的新路子......這一切,都凝聚著衡南起而行之、逐浪前行的那一份義不容辭。

           衡陽市民政局黨組書記鄭建芳在深入衡南鄉村調研指導屋場養老工作時認為,衡南屋場養老工作,探索出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他要求衡南縣民政局要堅持黨建引領、規劃先行,進一步建立健全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為提高村民群眾生活幸福指數保駕護航。

           思路決定出路,觀念決定方向。近年來,衡南縣不等不靠、主動出擊,堅持以“屋場”為單位,按照“村級主辦、互助服務、群眾參與、政府支持”的原則,有序推進屋場養老服務點建設,探索形成“屋場養老+志愿服務+慈善”新模式,努力打造養老和托育相結合、醫養和康養相結合、托底和普惠相結合、慈善和養老相結合、專業服務和志愿服務相結合的幸福頤養樣板,讓每一個屋場成為幸福屋場,推進老年群體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扎根當地特色,打造幸福屋場。在每個鄉鎮開展“1+N”建設,整合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閑置校舍、老村部等平臺,因地制宜配建養老驛站和多個屋場養老服務點,實現定點布局、多點開花。養老驛站建設做到“六有六統一”,實現老人生活有人問、困難有人幫、生病有人理、應急有人管、孤獨有人陪。

           ----結合慈善項目,拓寬經費渠道。建立完善“集體投入一點子、政府補助一點子、社會捐助一點子、個人(子女)自己出一點子”相結合的“四點子”經費籌措機制,統籌使用集體投入和政府補助資金,鼓勵引入社會資本,倡導本地鄉賢、企業家等人員進行慈善捐助。積極發揮多元民政力量,結合“幸福家園”慈善項目拓寬屋場養老經費來源,不斷豐富“屋場+慈善”內涵,聚力推動救孤濟困、助學助醫、養老服務等事業發展,擴大慈善事業群眾基礎。

           ----倡樹文明風尚,弘揚尊老愛老??h委宣傳部、縣民政局、縣文聯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去年6月12日至20日開展“百年印象·百歲老人感黨恩”活動,為該縣46名百歲及以上老人提供了走訪、陪護、贈送衣服、肖像組照拍攝等六個一服務,拍攝后的照片統一制作展板在全縣范圍內展出,大力弘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優良傳統,營造尊老、愛老、敬老、助老的社會氛圍。

           ----融入志愿力量,完善運行機制。召開“農村養老”主題屋場懇談會,聽取群眾特別是老年人意見,把握群眾需求,合理確定服務對象范圍。建立健全農村養老服務長效運行管理機制,發揮屋場黨小組作用,有序引導黨員、愛心群眾志愿參與養老服務設施的日常管理工作。

           ----探索養老模式,強化輻射帶動。探索推出“助餐集體化、服務貼心化、生活互助化、娛樂本土化”四化服務模式,常態化開展屋場懇談,引導老人摒棄陳規陋習,發揮余熱,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開展練書法、拉二胡、吹嗩吶、唱花鼓戲等多種本土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挖掘、整理、傳承衡南本土文化資源,讓傳統老技藝結“新芽”,激發老人內生動力。

           ----排查屋場風險,筑牢安全關卡。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積極推進養老中心(驛站)和養老服務點安全建設,確保安全風險清零,為老年人幸福晚年筑牢安全關卡。目前,已完成所有公辦養老服務機構房屋安全鑒定,并對28家養老服務機構出具房屋安全鑒定報告書,縣政府常務會推出“以獎代補”方式推進23個鄉鎮(街道)敬老院消防安全達標三年行動方案。

           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今年10月,衡南縣栗江鎮六合村榮獲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衡南縣農村屋場養老的成功做法和經驗,還得到了全國老齡辦、省民政廳和市民政局等主管部門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并要求在全省推介衡南經驗。為此,衡陽市民政局局長陶朝暉希望縣民政局以此為契機,積極發揮優勢、不斷探索新路,以達到更好地滿足廣大老年人的養老需求、提升社會養老服務水平的目的。

           據悉,衡南縣已經建設了23個鄉鎮(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58個社區養老中心(日間照料中心)、216個村級互助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幸福屋場達1583個。數字喜人,來勢大好!衡南縣民政人已是信心滿滿:到2023年底將建成覆蓋全縣的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屋場(小區)四級養老服務網絡,實現縣有敬老院(福利中心)、鄉鎮(街道)有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村(社區)有養老驛站(養老服務中心)、屋場(小區)有養老服務點,不斷滿足全縣老年群體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需求。

           未成年人群體:快樂著你的快樂

           如果不被人關心,不被人關注,獨處在孤困的生活中,你會快樂嗎?

           這個答案很明顯:不會!長期以來,衡南縣面臨留守兒童多、家庭教育薄弱、傳統教育觀念根深蒂固等普遍性問題。這樣一個經濟不算發達、觀念尚未超前的內陸縣,何以在短時間內發生如此變化?這樣一個留守兒童占比頗高的未成年人保護大縣,又該如何交出一份與眾不同答卷?

           2021年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了民政部門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牽頭職責。衡南縣民政人沒有絲毫的猶豫,相關負責人第一時間向衡南縣委副書記胡瓊峰作了工作匯報。他要求縣民政局要切實發揮好牽頭協調作用,積極把教育改革成果向省廳申報,爭取全國未保示范縣創建;要不斷探索經驗、有效銜接,推動部門協同配合、形成示范引領,為衡陽市未成年人保護工作貢獻“衡南民政之為”。

           為此,衡南縣民政局領導班子沒有一絲怠慢,前期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起來。期間,分管民政工作的衡南縣副縣長肖威威多次要求縣民政局要強化責任落實,做好信息共享、資源整合工作,明確各成員單位任務和職責,形成良好的工作格局。

           但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面廣量大、紛繁復雜,對于未成年人保護大縣的衡南來說,如何有力有序有效推進?如何迅速“破局”?

           乘著2021年9月23日全省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場會之東風,衡南縣在新的一年開始了“破冰”之行。

           只有思想“破冰”,才可引領行動“破局”。今年4月30日,衡南縣委書記胡果雄在云集聯合學校調研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時給出了“破冰”之“犁”:要以教育為己任,視孩子為己出,廣泛動員社會各界人士參與到關愛留守兒童志愿服務中來,讓孩子們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沒有等來的輝煌,只有拼來的精彩。衡南縣抓住了“視孩子為己出”這個最關鍵點,帶領全縣上下篤行不怠、奮楫爭先,把工作完美地體現在縣委的決策上,把“家校共育、三三五教育改革”等工作重心落實在縣政府的要求上,從“立根本、謀未來”的戰略高度著手,高規格、高標準、高投入推進各項工作。著重推動“三愛三護”工作,牽頭扎實開展未成年人保護工作,致力打造“衡南模式”、關愛留守兒童新的“衡南經驗”,致力塑造在全省乃至全國“叫得響、傳得開、立得住、走得遠”的品牌經驗......

           ----構建“大格局”。該縣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第一組長、縣長任組長、29個成員單位組成的高規格未成年人保護領導小組,設立6個保護工作專班,建立“黨委領導、政府主責、多部門分工協作、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和運行機制。通過選優配強,開創性地設立“兒童主任”崗位445個,實現了對全縣村(社區)的全覆蓋。構建“縣、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聯動、縱向到底、橫向到邊、覆蓋城鄉的未成年人社會保護網絡。按政策及時足額發放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等困難未成年人的生活補助費。截至目前,全縣294名孤兒和573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全部納入基本生活保障......在強大“后方”的支持下,衡南縣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組織保障、機制保障、資金保障全面筑牢,讓關愛保護未成年人氛圍“熱起來”、隊伍“強起來”、合力“聚起來”,構建起了齊抓共管“大保護”的良好格局。

           ----打好“組合拳”。近年來,衡南縣結合傳統節日、重要紀念日和重點時段,組織相關部門和鄉鎮(社區),創新打好“組合拳”。立足校園“定盤星”,常態化開展3月“學雷鋒”、4月“祭英烈”等主題鮮明的常規活動,真正做到了鎮鎮有項目、校校開課程、基地全覆蓋、部門共聯動、家校齊協同。利用“六一”“大契機”,縣未成年人保護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聯合開展“喜迎二十大,同心護未來”關愛未成年人系列活動,為學生送上書籍、文具、禮物和安全教育課。把好暑期“安全門”,開展防溺水專項安全教育親子活動,舉辦關愛留守兒童“圓夢工程”消防夏令營活動......“人人都是關愛保護未成年人的助力者、護航者、保護者”的觀念已在衡南深入人心。

           ----織密“關愛網”。衡南縣作為湖南省“家校共育”試點縣,積極推動機制共建、多方共聯、資源共享、協同共治,構建了家校社“三位一體”格局,探索出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家校共育”衡南模式,織密了三位一體“關愛網”。截至目前,共建有國家級示范家長學校1所、省級示范家長學校12所、市級示范家長學校53所、縣級示范家長學校91所,示范家長學校數量在全省各縣(市)居于前列。通過三年的實施,衡南縣“家校共育”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得到了上級部門的充分肯定,并被省政府評為2021年重點工作綜合大督查40項典型經驗。

           ----營造“民生圈”。衡南縣今年又推出在校留守兒童“三愛三護”行動,即開展留愛在校行動、送愛到家行動、喚愛回家行動、實施“家園護蕾”“志愿護學”“法紀護航”計劃,對有特殊困難的留守兒童通過城鄉低保、臨時救助、慈善救助等不同方式予以支持解困,并創新推出了農村留守兒童委托監護協議書,即農村留守兒童委托監護人與鄉村學校、村(社區)兒童主任簽訂委托監護協議書,明確三方的權利與責任,切實落實好監護農村留守兒童,確保其生活、學習、身心健康、人身安全。

           盛會傳遞信心,藍圖催人奮進。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衡南民政人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定理想信念,立足崗位職責,將一如既往地以只爭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因勢而動、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去奮力書寫新時代人民滿意的“答卷”!
    【編輯:唐錦 雷昕】
    >>我要舉報

    衡陽日報電子報

    衡陽晚報電子報

    回頂部 到底部
    超碰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