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 id="woeas"><label id="woeas"></label></tr>
<td id="woeas"></td>
<object id="woeas"><strong id="woeas"></strong></object>
    <p id="woeas"></p>
  1. <track id="woeas"><ruby id="woeas"><tt id="woeas"></tt></ruby></track>

    衡陽創文之路③丨堅持創建為民,建設幸福之城




    文/全媒體記者謝小青 圖/全媒體記者彭斌 周圍 周琪 通訊員肖亞輝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文明城市創建,始終堅持創建為民、創建利民、創建惠民的創建方向、目標導向,是一座文明城市的不懈追求、應有之義。


      文明,既是衡陽城市的內核與底蘊,也是衡陽城市的形象與顏值。伴隨著衡陽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堅定步伐,不斷增長、聚合、裂變的文明內核深刻改變城市、創造美好生活、提升幸福指數。自內而外地催生、改變、扮靚著城市的一切,讓廣大市民百姓在文明城市創建中看得見變化、感受到改變,不斷遇見美好、獲得平安、感受幸福。

      幸福是什么?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答案。

      對于衡陽這座正行進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之路的城市而言,幸福是多維、多層、多樣的。雁城大地,從城市到鄉村、從商圈到社區、從校園到家園,幸??梢允且粋€個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是一個個城市公園、文旅項目建成,城市生活品質不斷提升;幸??梢允且粋€個“美麗鄉村”入畫來,村民的腰包鼓了、臉上的笑容多了,吹響鄉村振興的號角;幸??梢允窃谝蛔?ldquo;吾安身處是吾家”的城市,求職、創業、打拼,一同奏響“我的衡陽 我的奮斗”的時代強音......

      錨定“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的衡陽,聚力推進“中心化”進程,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共抓,經濟發展與文明創建同步,全力建設幸福之城。

      老舊小區煥“新顏”,幸福敲開咱家門


      ▲老舊小區改造后換新顏。


      小平房抹上迷人的暖黃色,路面鋪上了嶄新的瀝青碎石,墻體上是色彩斑斕的涂畫及個性化文字,跟隨鐵路老物件穿越“昨天--今天--明天”......一夜之間,珠暉區苗圃街道保衛里猝不及防地以“網紅”的姿態闖進了衡陽市民的生活。

      若是把時鐘撥回到幾年前,你根本無法想象今日游人如織的場景。那時候的保衛里,屋舍破敗、磚墻斑駁、道路破碎,一到下雨天污水橫流,居民們怨聲載道。

      所有的改變,發生在老舊小區改造之后。修繕道路系統,打通下水管網的“毛細血管”,墻體修葺一新。改造中,修舊如舊的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貫徹,原汁原味保留了昔日蘇式建筑、工礦筒子樓的建筑風格,融入創意文化元素,加入清新的文藝風,再加上老鐵路的煙火氣,一切都剛剛好。

      “沒想到,住了一輩子的老小區成了竟然成了網紅打卡地。”在保衛里居住了20多年的居民里李奶奶樂呵呵地說。

      經過改造,老舊小區的顏值提升了,生活的幸福感也隨之提升。同樣的變化也發生在雁峰區白沙洲街道白竹皂社區----原衡陽紡織機械廠的家屬區。2020年底,該小區隨著城鄉治理標準化建設工作的開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泥濘坑洼的小區道路變成了嶄新的柏油路和規范的綠化帶,樓棟外墻粉飾一新,家家戶戶統一更換了下水管道,還統一安裝了不銹鋼防盜網,荒草遍地的足球場成了整潔亮眼塑膠健身場所,小區增加了色彩鮮艷的兒童樂園、畫線規范的停車場、頗具特色的文化墻和宣傳欄、粉飾一新的電動車集中充電房、干凈清爽的居民議事大廳......

      今年65歲的原衡紡機工人王建坤高興地說:“過去破破爛爛,一套房子幾萬元都沒人買,現在一套房出價二三十萬我們還不愿意賣呢!”


      ▲保衛里。

      老舊小區改造既要“面子”,也要“里子”。衡陽老舊小區的改造不僅在內容上獨具特色,在廣度和深度上也有延伸。廣度上,充分整合小區亟需整改的,如雨污分流、道路基礎設施、水、電、氣改造等必改項目,以及老舊住房加裝電梯、增設停車位等居民改造意愿強烈的可改項目,統一規劃、綜合改造;深度上,小區改造的觸角延伸至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別在安全、健康等居民特別關心的問題上“下功夫”。

      據統計,全市建成于2000年以前的老舊小區共有1548個,截至2021年,共改造老舊小區753個。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的部署,我市加大資金投入,加快城市更新行動,繼續完成224個城鎮老舊小區微改造任務,目前已全部完成設計,完成財評151個、正在掛網招標21個、完成招投標60個、開工35個。11月底全部開工。

      近年來,從實施“三清三建”到老舊小區改造,從老舊住房加裝電梯工程到持續解決“學位、床位、車位”等民生難題,在涉及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上,衡陽市全力推進、高標準實施,在點滴的變化中,讓越來越多的市民感受到了“幸福來敲門”的喜悅。

      農旅“融”出好風景,“世外桃源”心神往

      走進衡陽縣西渡鎮梅花村,路面整潔開闊,屋舍儼然,花香四溢。每到節假日,游客們從四面八方涌來,體驗叢林穿越、玻璃吊橋、極速卡丁車、山地越野車,海盜船、彩虹滑道等娛樂項目帶來的樂趣。


      ▲梅花村夜景。

      近年來,在村“兩委”的帶領下,梅花村依托區位優勢,發揮梅花效應、盤活梅花資源,塑造梅花品牌、壯大梅花經濟。僅用5年時間,梅花村一躍成為遠近聞名的經濟強村。2021年,梅花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50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達3.2萬元,村民在家門口吃“旅游飯”,幸福感洋溢在一張張忙碌而喜悅的臉上。

      近年來,衡陽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以旅游產業促進村莊發展,打造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美麗鄉村。如今,農村不再是兒時記憶中“一腳泥、一臉汗”的窘迫,而是青山綠水、紅瓦磚墻,令不少城里人都無限向往的“新農村”。


      ▲土鴨蛋變成了李花村村民增收致富的“黃金蛋”。

      “村里家家養雞鴨、村民個個是股東。”在衡東縣霞流鎮李花村,一枚枚土雞蛋、土鴨蛋變成了村集體經濟發展和村民增收致富的“黃金蛋”。

      李花村靠近湘江,周邊水系發達,村民也有養殖雞鴨的傳統。近年來,李花村發揮這一優勢,以產業發展為核心,形成禽蛋加工產業鏈,在入選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的同時,多渠道、多途徑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家鄉的種種變化,讓在外務工的村民紛紛返鄉就業。


      ▲美麗鄉村入畫來。

      像梅花村、李花村這樣的美麗鄉村,衡陽還有清花灣、秀美山林、金甲嶺、紅星村......座座農家新村千姿百態、各有各派,讓越來越多村民生活在身邊的“世外桃源”。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接力奮進,衡岳大地奏響山鄉巨變的交響曲、文明興村的協奏曲、幸福生活的奏鳴曲。

      幸福城市享紅利,吾安身處有吾家

      凈增市場主體70668戶,其中凈增企業9425戶;實現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0.06億元,同比增長11.95%,稅占比為69.2%;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5151.32億元,穩居全省第二;增加公辦義務教育學位9萬余個,開工城鎮老舊小區改造35個......上半年的一組數據顯示,衡陽經濟社會發展呈持續穩健的態勢,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高新區中心公園、瑪雅海灘水公園建成,成為市民休閑、健身、娛樂好去處;東洲島重建開園、豐家洲文創園等大型文旅綜合體穩步推進,城市品質提檔升級;湘江干流衡陽段水質年均值達到Ⅱ類標準,城區空氣質量穩定保持國家二級標準......推窗見綠、出門見景,成為衡陽市民生活常態。

      近年來,“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市”“長江經濟帶污染治理先行先試示范城市”“2020網紅城市百強榜”......一張張靚麗名片,也讓外界重新認識魅力衡陽。

      7月8日--9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湖南省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二十屆中國科協年會,將中國(中部)核技術應用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放在衡陽隆重舉行,數十位院士專家齊聚,業界大伽云集。此前,衡陽已連續兩年舉辦全國大數據科技傳播與應用高峰論壇。國字號的科學技術盛會為“科創中國”試點城市衡陽助力。

      7月21日--22日,衡陽市舉行“智匯瀟湘·雁聚衡陽”衡陽博士行動(第二季·2022)----市校企合作引才洽談暨百名博士集中簽約活動。期間,178名博士生來對接洽談,122名博士生與4所在衡高校、68個市屬企事業單位現場簽訂引進意向協議......衡陽再涌“人才熱潮”。

      昔日,大雁南飛,在此歇翅?;?,雁城衡陽成為吉祥的大雁棲身安巢的好地方。而如今,建設幸福之城的衡陽,也讓越來越多的人才選擇在衡陽創業立業、樂業安家,還有越來越多曾經外出打拼的年輕人,也選擇回家打拼幸福、贏得未來。
    【編輯:王丹 雷昕】
    >>我要舉報

    衡陽日報電子報

    衡陽晚報電子報

    回頂部 到底部
    超碰免费